何明新 - 动荡时期的香港警察1841-1898|猛料阿Sir讲古
研究早期香港警察历史就等同研究香港初创史。开埠初期的警队是集执法、司法和惩教等社会管治功能于一身,消防、市政及社会福利服务等全与警察有关。英国人因用毒品(鸦片烟)换取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更发动鸦片战争强占中国土地包括香港(岛),自知理亏,为担心及防止华人报复,一开始已在港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包括把华人与洋人居住的地方分开,鸭巴甸街以西划为华人区,以东为洋人区,公娼(娼妓合法化)年代,妓院都分为洋人妓院与华人妓院,华人禁止嫖洋妓等。后来在管不好治安时,把责任推到华人身上及标签所有华人为盗贼,1857年立例规定华人晚上外出除需申领「夜行证」外,更需要手持亮着的灯笼,后来更立法把港岛山顶和长洲半山以上列为洋人居住专区,华人除当洋人奴仆外,一律禁止进入。
作为香港最前和最后的武装力量,警队成为当时殖民者的后盾,洋人为最上层,中层为其他种族,华人则只能在最下阶层担任无关痛痒工作。担心华人作乱,但不用华人警察又语言不通,所以用不同手段压制华人警察,不让他们佩枪,需穿著传统中国制服以资识别等,工资亦是最卑微。在华人警察不断争取和实施「本地化」政策后,情况才略有改善,但洋人的优越地位,直至香港回归前都没有大变化。
这些「封尘」百年警察历史,研究者绝无仅有,当年曾申请衞奕信基金来研究,但遴选委员会主席反问为何警队不自己研究,我更正他说,政府拨款给警队是用于维持治安而非研究历史。当然申请不获批,但无碍我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延续。
苏载玓博士是当中的表表者,她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以知识、财力和无限精力奔走于世界各地档案馆和图书馆,透过微型菲林细阅英国殖民地部与外交部档案,穿越时空解读高官义律Elliot(1836-1841年担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璞鼎查(Pottinger砵甸乍,首任香港总督)、梅含理(May第15任港督,曾任香港警察首长)和骆任廷(Lockhart骆克,1898年当辅政司时负责接收新界)等人用鹅毛笔或古老钢笔书写的书信、报告和便笺等文件,从中找出当年香港警察的故事及分析,发表于她在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后得香港三联书店编印成书出版。
香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形容该著作「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警队最初成立之时的渔港,再沿着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推进,是如此的瞩目难忘。」该书刚出版及在2023香港书展,她会分享她的研究和心路历程,从这本新书可窥探香港早期警察鲜为人知的故事。刘智鹏教授评论本书为「香港警察历史的佳作。」
笔者明天下午3点与苏载玓博士,一同主持在书展的讲座,向读者分享香港早期警政历史,讲座地点在会议室S226,欢迎前来。
何明新
作为香港最前和最后的武装力量,警队成为当时殖民者的后盾,洋人为最上层,中层为其他种族,华人则只能在最下阶层担任无关痛痒工作。担心华人作乱,但不用华人警察又语言不通,所以用不同手段压制华人警察,不让他们佩枪,需穿著传统中国制服以资识别等,工资亦是最卑微。在华人警察不断争取和实施「本地化」政策后,情况才略有改善,但洋人的优越地位,直至香港回归前都没有大变化。
这些「封尘」百年警察历史,研究者绝无仅有,当年曾申请衞奕信基金来研究,但遴选委员会主席反问为何警队不自己研究,我更正他说,政府拨款给警队是用于维持治安而非研究历史。当然申请不获批,但无碍我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延续。
苏载玓博士是当中的表表者,她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以知识、财力和无限精力奔走于世界各地档案馆和图书馆,透过微型菲林细阅英国殖民地部与外交部档案,穿越时空解读高官义律Elliot(1836-1841年担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璞鼎查(Pottinger砵甸乍,首任香港总督)、梅含理(May第15任港督,曾任香港警察首长)和骆任廷(Lockhart骆克,1898年当辅政司时负责接收新界)等人用鹅毛笔或古老钢笔书写的书信、报告和便笺等文件,从中找出当年香港警察的故事及分析,发表于她在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后得香港三联书店编印成书出版。
香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形容该著作「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警队最初成立之时的渔港,再沿着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推进,是如此的瞩目难忘。」该书刚出版及在2023香港书展,她会分享她的研究和心路历程,从这本新书可窥探香港早期警察鲜为人知的故事。刘智鹏教授评论本书为「香港警察历史的佳作。」
笔者明天下午3点与苏载玓博士,一同主持在书展的讲座,向读者分享香港早期警政历史,讲座地点在会议室S226,欢迎前来。
何明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