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强 - 饭盒和便当|潮谈
踏入2月,学校逐步恢复全日面授,但疫下已经三年,很多问题需时间重新适应,原来学童午饭也是其一,有饭盒供应商「甩辘」,令学童未能按时午膳,上周更闹出卫生问题,学童吃后不适,让风波愈闹愈大。
记得小时读书,母亲每朝会为我准备好保温饭壶,带饭返学校吃,餸菜大都是腊肠加咸蛋,又或者梅菜肉饼之类,但问题是饭餸混在一起,置于保温饭壶中,经几个小时发泡,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
如今学童就算自己带饭,饭盒也精致得多,分成一格格,饭还饭,餸还餸,饭餸分明,再以微波炉「叮热」,也总算热烫可口,不似我们童年时。且更可委托供应商提供饭盒,据说他们应用的是飞机餐科技,让饭盒安全,且吃来新鲜。但可惜,今次还是闹出卫生风波。
我们叫饭盒,日本人叫便当。日本女士习惯为丈夫、孩子做午餐便当,且往往是「爱心便当」,不是简单一盒饭加上几块肉几条菜,而是悉心考究,食物配搭,不但要可口,且要兼顾健康,荤素均衡,营养丰富。但问题是有益的食物通常也不会好吃,而便当亦不会新鲜热辣,香味自然欠奉,因此,只能在视觉上动脑筋,以引起食欲,于是,在日剧或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精致、趣怪、五彩缤纷的便当,让人羡慕不已。
台湾曾经历日治时期,生活习惯深受日本影响,从书中读到很多当地文人话说童年,经常讲到母亲准备便当的故事,也是十分温馨的一份回忆。
蔡子强
记得小时读书,母亲每朝会为我准备好保温饭壶,带饭返学校吃,餸菜大都是腊肠加咸蛋,又或者梅菜肉饼之类,但问题是饭餸混在一起,置于保温饭壶中,经几个小时发泡,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
如今学童就算自己带饭,饭盒也精致得多,分成一格格,饭还饭,餸还餸,饭餸分明,再以微波炉「叮热」,也总算热烫可口,不似我们童年时。且更可委托供应商提供饭盒,据说他们应用的是飞机餐科技,让饭盒安全,且吃来新鲜。但可惜,今次还是闹出卫生风波。
我们叫饭盒,日本人叫便当。日本女士习惯为丈夫、孩子做午餐便当,且往往是「爱心便当」,不是简单一盒饭加上几块肉几条菜,而是悉心考究,食物配搭,不但要可口,且要兼顾健康,荤素均衡,营养丰富。但问题是有益的食物通常也不会好吃,而便当亦不会新鲜热辣,香味自然欠奉,因此,只能在视觉上动脑筋,以引起食欲,于是,在日剧或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精致、趣怪、五彩缤纷的便当,让人羡慕不已。
台湾曾经历日治时期,生活习惯深受日本影响,从书中读到很多当地文人话说童年,经常讲到母亲准备便当的故事,也是十分温馨的一份回忆。
蔡子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