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林 - 本地器官捐赠有新突破?|联盟之声
本栏于五月二十七日刊出《捐赠器官 救人积福》一文,呼吁市民参与捐赠器官;没想到近日便有一宗引起社会讨论的捐赠器官新闻,一名四个月大女婴有严重心脏衰竭,须使用呼吸机和强心药维持生命,其后获内地一名脑干死亡幼童捐出心脏。这宗既是本地年龄最小的心脏移植个案,也是本地首宗使用来自中国器官的移植手术。
是次的心脏捐赠与移植,牵涉中港两地人员,既要确保捐赠的心脏适合患者使用,同时也要与时间竞赛,尽快把心脏运到香港。疫情之下已是困难重重,可以肯定的是两地也有不少部门配合,才可成就美事,拯救一条小生命。
日后会否有更多由中国捐赠的器官,也是未知之数;当中牵涉的道德、法律、技术及运送问题等,也需要大量时间拆解,不能一蹴而就。然而目前本地仍有那么多病人等待移植器官续命,如果有更多香港人愿意于死后捐出器官,便可救活更多垂危之人,也可把生命的意义延续下去。
除了近亲活体捐赠和遗体捐赠器官,香港亦有「配对捐赠」,亦即病人及有血亲关系的器官捐赠者,因血型或组织不符而无法进行移植,此时便可寻求另一对有相同困难的病人及捐赠者,互相交换捐赠器官。「配对捐赠」属自愿性质,但如能帮助至亲及另一位病人,毋须苦苦等待遗体捐赠器官,也是值得考虑的做法。
我们未必可即时捐赠器官,但只要身体健康,便可捐血救人。早前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便指血库存量跌至极低水平,仅够三日存量。佳节将至,但仍有一众病友急需输血治疗,希望读者可踊跃捐血,向病友送上实际支持,得以普天同庆。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主席袁少林
联盟之声
是次的心脏捐赠与移植,牵涉中港两地人员,既要确保捐赠的心脏适合患者使用,同时也要与时间竞赛,尽快把心脏运到香港。疫情之下已是困难重重,可以肯定的是两地也有不少部门配合,才可成就美事,拯救一条小生命。
日后会否有更多由中国捐赠的器官,也是未知之数;当中牵涉的道德、法律、技术及运送问题等,也需要大量时间拆解,不能一蹴而就。然而目前本地仍有那么多病人等待移植器官续命,如果有更多香港人愿意于死后捐出器官,便可救活更多垂危之人,也可把生命的意义延续下去。
除了近亲活体捐赠和遗体捐赠器官,香港亦有「配对捐赠」,亦即病人及有血亲关系的器官捐赠者,因血型或组织不符而无法进行移植,此时便可寻求另一对有相同困难的病人及捐赠者,互相交换捐赠器官。「配对捐赠」属自愿性质,但如能帮助至亲及另一位病人,毋须苦苦等待遗体捐赠器官,也是值得考虑的做法。
我们未必可即时捐赠器官,但只要身体健康,便可捐血救人。早前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便指血库存量跌至极低水平,仅够三日存量。佳节将至,但仍有一众病友急需输血治疗,希望读者可踊跃捐血,向病友送上实际支持,得以普天同庆。
香港病人组织联盟主席袁少林
联盟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