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纪豪 - 散佚的书册|无名指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永乐大典》散佚的资料,颇有感触。
《永乐大典》由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是中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近似百科全书)。整套书共一万一千多册,六百年来却因天灾人祸严重丢失,至今只找回四百一十四册,散落在世界各地。
中国早在宋朝就发明了印刷术,一部明朝的国家级类书竟未付印,也够讽刺的。
第一套《永乐大典》当然是手抄本,并且是孤本。据说当时有人建议把它刊印,却因工程浩瀚而作罢。也有后世人认为这部书只是为了「盛世修书」 的仪式感,成书便已修了功德。百多年后,宫中大火差点焚毁这部仅存的巨著,嘉靖皇帝便命人誊抄一个副本。目前存世的,都是这个版本。
明清两朝,书都藏在同一个紫禁城,到底是如何散佚的呢?竟有一大部份是被盗!宫里人把书偷到外面变卖,把「国家图书馆」当提款机。据考究,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宫内藏有嘉靖本九千多册,已缺千余册,至咸丰一朝又丢了一半,溥仪登基时只剩六十四册,这桩连环盗窃案竟持续逾二百年。
在宫中发生这种事情,不可能无人知道。没有人追究,说明历朝不太珍惜这部书,否则宫人也不会冒杀头大罪偷书出去。
书的价值应该怎样衡量?全世界最大的类书,因「盛世修书」而成,然后变成「收藏品」,再散佚漂流。几百年来没几个人读过的书,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谭纪豪
《永乐大典》由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是中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近似百科全书)。整套书共一万一千多册,六百年来却因天灾人祸严重丢失,至今只找回四百一十四册,散落在世界各地。
中国早在宋朝就发明了印刷术,一部明朝的国家级类书竟未付印,也够讽刺的。
第一套《永乐大典》当然是手抄本,并且是孤本。据说当时有人建议把它刊印,却因工程浩瀚而作罢。也有后世人认为这部书只是为了「盛世修书」 的仪式感,成书便已修了功德。百多年后,宫中大火差点焚毁这部仅存的巨著,嘉靖皇帝便命人誊抄一个副本。目前存世的,都是这个版本。
明清两朝,书都藏在同一个紫禁城,到底是如何散佚的呢?竟有一大部份是被盗!宫里人把书偷到外面变卖,把「国家图书馆」当提款机。据考究,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宫内藏有嘉靖本九千多册,已缺千余册,至咸丰一朝又丢了一半,溥仪登基时只剩六十四册,这桩连环盗窃案竟持续逾二百年。
在宫中发生这种事情,不可能无人知道。没有人追究,说明历朝不太珍惜这部书,否则宫人也不会冒杀头大罪偷书出去。
书的价值应该怎样衡量?全世界最大的类书,因「盛世修书」而成,然后变成「收藏品」,再散佚漂流。几百年来没几个人读过的书,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谭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