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门 - 两位艺廊女主人|慢活时代
最近机缘巧合让我重会两位以前在工作岗位认识的女士,睽违多年,仍叫人眼前一亮。她们的共通处是在原本的行业已卓有成就,然后义无反顾地一头栽进了艺术这行头,一样发光发热。我说的是著名本地画廊季丰轩的创办人季玉年,和崭露头角的张宝华。
政府常说香港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点口惠实不至,主力还是要靠香港人自己的耕耘。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季玉年的季丰轩已超越一所展示和买卖艺术品的画廊而成为一所甚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向世界推介了不少今天卓有名声的艺术家(如赵无极、潘天凯),而且着力发掘和栽培本地青年艺术家,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她对香港的艺术家期望甚殷,所以爱之深责之切,希望他们走出「本土」的框框,把艺术提到更高层次。与她一席话,犹如上了本地艺术发展的宝贵一课。
张宝华以前是出色的新闻工作者、电台主播,想不到已摇身一变成为一所小型艺廊的主人。她自己虽然是半途出家,但她的画作已开始在国际间受到青睐,快将在伦敦知名的Saatchi Gallery展出。
她的画廊正为两位年轻本地画家开画展,让我欣喜的是,原来在今天的香港,有天份的年轻人真的可以选择艺术作为志业,因为他们的作品只要有水平,不愁没有买家。张宝华说这小型展览已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买家和收藏家,而且近年国际间似乎「重新」发掘了香港本土艺术品,有亦更留意有潜质的香港年轻艺术家。
杨立门
政府常说香港要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点口惠实不至,主力还是要靠香港人自己的耕耘。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季玉年的季丰轩已超越一所展示和买卖艺术品的画廊而成为一所甚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向世界推介了不少今天卓有名声的艺术家(如赵无极、潘天凯),而且着力发掘和栽培本地青年艺术家,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她对香港的艺术家期望甚殷,所以爱之深责之切,希望他们走出「本土」的框框,把艺术提到更高层次。与她一席话,犹如上了本地艺术发展的宝贵一课。
张宝华以前是出色的新闻工作者、电台主播,想不到已摇身一变成为一所小型艺廊的主人。她自己虽然是半途出家,但她的画作已开始在国际间受到青睐,快将在伦敦知名的Saatchi Gallery展出。
她的画廊正为两位年轻本地画家开画展,让我欣喜的是,原来在今天的香港,有天份的年轻人真的可以选择艺术作为志业,因为他们的作品只要有水平,不愁没有买家。张宝华说这小型展览已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买家和收藏家,而且近年国际间似乎「重新」发掘了香港本土艺术品,有亦更留意有潜质的香港年轻艺术家。
杨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