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慧 - 其实你爱我吗|一家三种人
两个孩子常对我和老公说「我好爱你」,我们也会以「爱你」回应;而我和老公之间也会说爱的语言。想来,一家四口之中,唯独女儿与儿子之间从不说「爱你」,说「好憎你」就常发生。
某天散步其间,儿子出于好奇问姊姊:「呀,其实你爱我吗?」女儿似乎第一次思考这问题,想了一下,说:「唔⋯⋯我想我是爱的。」儿子听罢意想不到,走到我身边拉着我手说:「妈妈!她说她爱我呢!」
我看出他是纯粹出于好奇,问题背后完全没期望或假设。假如女儿答「不爱」,他大概也不会失望,只会答:「哦。」然后继续跟她玩。
原来这两个每天一起玩的孩子,之前一直没思考过爱不爱对方这个问题。看着女儿首次思考这问题,儿子首次确定姊姊对他的爱,我觉得很有趣。
养育两个(或以上)年龄接近的孩子,路漫长又崎岖,为甚么那么多人仍选择这种挑战?最普遍而真实的理由是:孩子可以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争执、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实在太幸福。
看着他们天天创作不同游戏,有时即创歌舞表演,有时用高十六度声线扮毛公仔对话,有时在家设障碍赛,有时一起阅读或绘画,有时争执至一起大哭但十分钟后又再玩在一起⋯⋯即使他们一生不说「爱你」,也没关系。实实在在的爱,就在那里。
王思慧
某天散步其间,儿子出于好奇问姊姊:「呀,其实你爱我吗?」女儿似乎第一次思考这问题,想了一下,说:「唔⋯⋯我想我是爱的。」儿子听罢意想不到,走到我身边拉着我手说:「妈妈!她说她爱我呢!」
我看出他是纯粹出于好奇,问题背后完全没期望或假设。假如女儿答「不爱」,他大概也不会失望,只会答:「哦。」然后继续跟她玩。
原来这两个每天一起玩的孩子,之前一直没思考过爱不爱对方这个问题。看着女儿首次思考这问题,儿子首次确定姊姊对他的爱,我觉得很有趣。
养育两个(或以上)年龄接近的孩子,路漫长又崎岖,为甚么那么多人仍选择这种挑战?最普遍而真实的理由是:孩子可以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争执、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实在太幸福。
看着他们天天创作不同游戏,有时即创歌舞表演,有时用高十六度声线扮毛公仔对话,有时在家设障碍赛,有时一起阅读或绘画,有时争执至一起大哭但十分钟后又再玩在一起⋯⋯即使他们一生不说「爱你」,也没关系。实实在在的爱,就在那里。
王思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