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 幽默的艺术|慧眼看世界
传媒或自媒体经营者不时以讽刺时弊的手法引公众发笑,但并不是所有「笑话」都有幽默的效果。用得不好就会变成有攻击性的挖苦嘲笑,惹来负面的反弹。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和提升幽默感,并运用有智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现,让人有能力笑看人生呢?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想为幽默下定义,虽然众说纷纭,可是当中也会涉及「高层次」、「有智慧」、「笑」和「情感抒发」的内容。幽默的「笑」跟搞笑的「笑」,两者带来的愉快感和意义层次各有不同,所以缺少锻炼的人不了解由幽默带来的「笑」,也不掌握如何透过幽默感化险为夷,减轻压力并提升正能量。
低层次让人发笑的手段,通常涉及「嘲笑」、「戏弄」、「猥亵双关语」。这些手法虽能展现幽默感,但总有一方受到「伤害」,结果变成将自己或大众的快乐建筑在某特定人物或群组的伤口上。笑声愈大,引起的愤怒反应就愈大,对化解问题矛盾未必有积极效果。
懂得以「自我调侃」或「自贬」,甚至是笑中背后其实是悲剧的「黑色幽默」手法来表现幽默,容易令人从笑中得到启发。由于讽刺的对象是自己,故此可避免伤害旁人。只要这种令人发笑的手法不贬损自己,便有机会牵动聆听者的同理心,从「笑」中反省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张慧慈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想为幽默下定义,虽然众说纷纭,可是当中也会涉及「高层次」、「有智慧」、「笑」和「情感抒发」的内容。幽默的「笑」跟搞笑的「笑」,两者带来的愉快感和意义层次各有不同,所以缺少锻炼的人不了解由幽默带来的「笑」,也不掌握如何透过幽默感化险为夷,减轻压力并提升正能量。
低层次让人发笑的手段,通常涉及「嘲笑」、「戏弄」、「猥亵双关语」。这些手法虽能展现幽默感,但总有一方受到「伤害」,结果变成将自己或大众的快乐建筑在某特定人物或群组的伤口上。笑声愈大,引起的愤怒反应就愈大,对化解问题矛盾未必有积极效果。
懂得以「自我调侃」或「自贬」,甚至是笑中背后其实是悲剧的「黑色幽默」手法来表现幽默,容易令人从笑中得到启发。由于讽刺的对象是自己,故此可避免伤害旁人。只要这种令人发笑的手法不贬损自己,便有机会牵动聆听者的同理心,从「笑」中反省有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张慧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