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 快乐教育的不足|慧眼看世界

近日我在facebook分享了一段幼稚园老师假扮「拐子佬」,以小食引诱孩子的短片,希望借以提醒家长教导子女莫贪便宜,小心陌生人。该短片吸引了百多万人点阅、一千多条留言讨论。有部份网民认为片段残忍,因为当中有不少孩子被「拐子佬」吓得哭泣起来;有更多网民觉得在不完美的世界里,需要有这种「体验式」的教育,否则孩子出了事便后悔莫及。究竟营造惊吓的体验,会否令儿童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呢?

很多人以为孩子每天生活快乐,没有挫折地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策略。要知道快乐和幸福有多重层次,低层次感官刺激带来的快乐让人玩物丧志,反而流过血汗泪水、经历磨炼达成有挑战性的目标,才是长久满足又有成就感的幸福快乐。正所谓「风中劲草」,在善意压力环境下成长的动植物才健康,反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现实环境的挫折。西方过去强调的「快乐教育」有机会令孩子难以建立竞争意识、自律习惯和专注力等。当他们缺乏创意和解难能力时,就会变成「啃老族」。

其实「喜、怒、哀、惧」的情绪,都有其正向意义。孩子意识到恐惧才懂得保护自己,学习生存策略和应变方法。家长平日的「语言暴力」,过早送幼童上学影响了「依附关系」,当中带来的情绪压力一样严重。
张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