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榕榕(Ruby) - 我有个梦|榕榕细语

刚刚去看了香港首个长寿音乐剧《我们的青春日志》,结果哭成泪人!然后这几天不停回想各个故事中角色追求梦想的过程,继而自我反思人生,种种的情节,百感交集。榕榕平常都在这专栏跟大家分享有关时装题目,今次为甚么会谈到音乐剧,全因「追梦」二字。

记得十三、四岁的时候,因为太喜欢家政课中自己设计的小背心,当时家政老师告诉我说,可以考虑当时装设计师,对那时候还没搞清楚自己爱好的我像当头棒喝,才发现原来自己从心底里就是那么爱美。后来在报章上看到一则报道,说很多知名时装设计师都是就读英国Central Saint Martins,便拿着该篇剪报告诉爸爸妈妈:我想读这间学校!回想当初并没有顾虑太多,既没想过离乡别井需要适应,也没想过要考进这学校有多难,更加没有想过当地学费、生活费、毕业后的就业机会,还有将来收入等等,就是纯粹出于喜欢时装,现在回想可说是勇敢却又天真。

庆幸榕榕的爸爸妈妈也算是开通的家长,没有很反对我这个时装设计梦。16岁那年的学校家长日,班主任告诉我妈妈,说我衣着打扮很前衞,是否晚上常去「的士高」,言下之意就是以为我是个坏女孩!但有趣是妈妈跟班主任的妙问妙答,她回应说是因为我想成为时装设计师,才那么喜欢配搭,庆幸当年成绩中上、操行正常,老师也没有再说甚么。然后17岁那年,爸爸更到Central Saint Martins在香港的招生办事处查询,悄悄地为我打算。

得到父母支持,可说是让追梦的路轻松多了。话虽如此,但其实追梦过程还真不容易,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工作,学会梦想和现实总要取得平衡,通俗点说「艺术家都要食饭」。自己以前都尝试创立过两个小品牌,说不上成功,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当年没有打工,根本难以养活自己。音乐剧中的学生,为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当中亦提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希望学生们努力读书,有一个稳妥的将来。现实和梦想其实可以并存,但我们必须要有Back Up Plan,同时间要努力和坚持,罗马不是一日可建成,梦想亦不可能一步登天。

《我们的青春日志》是一出适合老中青各年龄层观众的音乐剧,当中剧情的一些细节,总能触动你的心灵,引起共鸣,亦不乏让人反思的地方。对父母关系、对教育制度,还有在学时的梦想,有几多在长大后能够坚持、能够实现?大家又有否后悔过,有否错过了甚么?不论是在学还是在职的你,都很值得入场看看。
冯榕榕(Ruby)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