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新 - 怀旧物品 从过去寻前行方向|猛料阿Sir讲古

近年香港各区都出现新开业的店舖出售或交换怀旧物品,包括早年的家庭用具、小电器、玩具、文具、杂志和报纸等,在偏僻的新界更有大件的古老玩具老爷车。以往只有在有「男人乐园」之称的深水埗,才可找到这些街边摊档和小店,政府更不明文批准鸭寮街和北河街一带成为旧物跳蚤市场,售卖各式各样实用旧家私、杂物、电器、电子产品、二手衣服和工具等,较高档次的怀旧物品有玩具、古玉、相片、杂志和纸品收藏等。

随着多了不同年纪的人开始对这些旧东西产生了兴趣,很多年轻人更加入参与这寻找过去的玩意,很多早已被遗忘的用具、玩具和旧东西纷纷走入怀旧店舖货架上,售价亦不便宜,早年一架售几元的稍为保存完好的铁皮车仔动不动要过百元,港产超人、小露宝、superman等则是「海鲜价」。当年的载水神器红A胶水桶等再次走入寻常百姓家,更有现已很少见的搪瓷痰罐改成冷冻西洋美酒的酒桶,很多当年被弃置的用具再登大雅之堂,这都是好事,特别在今天常挂在口边的碳中和、碳达峰、碳普惠及环保等。

旧杂志和文件更多姿多彩,一些早年的公仔书(又称小人书和后来的连环图),财叔、神笔、十三点、牛仔更有价有市,但一本难求;黄玉郎和牛佬等漫画家的早期作品更是天价,而早年刊物例如大人杂志等,更是很多人追寻的,特别是书内的名家绘画和题字,既有艺术,又有历史价值。

车票(飞)、船票(飞)现今大都被电子票取代,即使是印上的纸品,都是不能久存,见光不久便脱色(见光死) ,内容亦不及昔日的详细和丰富,有些更能长知识和加深对香港和世界的认识。上月我放了一张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八日的九广铁路(英段British Side)头等车票于网上不同的讨论区,和我朋友的群组,不久印在票内的由「九龙或油麻地至沙田」,「头等车费一员(元)」 都引起不同的回应和讨论,日期方面有些人对一九四九年七月没有甚么概念,对历史有认识的说新中国仍未成立;头等车费一元在当时可买多少斤米?最有趣还是九龙站和油麻地站在哪里?引发同答案和问题,最后才由一位历史博士学者翻阅不同时期的地图和他亲身经历,解答了九龙站在现时尖沙咀钟楼旁边,其实在搬到今天的红磡站时仍称为九龙车站一段时期,从旧地图,看到当年真的有油麻地站,相信就是今天的旺角东站。

在旧纸品东西中亦有机会找到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状态和看后热泪盈眶值得细味的家书,政府公函中亦不乏当代领袖、俱往矣的风流人物和权倾一时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名人手书。

借用近期一个名为「今夜真暖」乐坛经典旧物展览的几句话:「怀旧不代表墨守成规,不接纳当下的事物。过去看似遥远,却意外地与现代交错重叠。原来,过去并非想像中遥远。因此我们不断思考-从如幻的过去中,寻得前行的方法?该如何从未曾亲身经历的过去中,寻找自己当中的定位与关系?」
前高级警司/警察博物馆咨委/通识研究硕士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