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然 - 父亲的待遇|斋啡

星期天去茶餐厅,打算食碗烧鸭濑粉做下午茶。谁知侍应告知没有烧鸭,也没有叉烧、烧肉、油鸡、切鸡……下午三点钟,烧味档提前收档。

原来撞正「父亲节」,好多仔女买烧味回家跟父亲庆祝。上个月的「母亲节」,倒没有出现烧味荒,不过晚上去餐厅吃饭,则一位难求。

表面看来,至少有以下结论︰

第一、父亲们比较随和,怎么庆祝都不要紧,只要子女肯回家,买一斤烧肉回去加餸已经好满足。相对来说,母亲们不会轻易「收货」,母亲节甚么也不做,只是买一盒叉烧回娘家你试试看?母亲必定深感委屈,觉得子女太敷衍,分分钟感怀身世,吐出一句「生嚿叉烧好过生你!」

第二、子女对父母好明显系「大细超」,重视程度绝不相等,「母亲节」,子女需要为母亲准备礼物,而且礼物得花心思,贵不贵倒在其次,母亲们需要感受到子女的心意。父亲较易满足,有没有礼物无所谓,送甚么礼物也很随意,一条领带、一枝酒,甚至一个超巿售卖的蛋糕都可以送给父亲做礼物。

第三、绝大多数母亲跟子女的关系,比父亲跟子女的关系更好。母亲们更重视家庭关系,而父亲们也许花了更多的时间在事业及应酬上,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样,父亲较中立及理性,子女长大了,会更乐意与父亲聊天,而不是母亲。
高慧然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