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子 - 父亲节献礼:雪中告别|星之栏
不愧是《红楼梦》。成书二百多年了,今年中国高考,作文科的甲级卷,仍是从书中出题,考生评为「高难度第一」。
考你:「宝玉替大观园各庭院起名」,果然够冷门刁钻。拿出这一回重温,有新发现:宝玉与父亲的关系。
原来说起《红楼梦》,许多人以为这是一部「女人书」。中心人物正是贾宝玉,普遍视线集中在他与贾母(嫲嫲)、王夫人(妈妈),以及众姐妹之间的芝麻绿豆、大小瓜葛等等。
每提起父亲贾政,形象总是道学古板。对宝玉不是问功课,就是严刑拷打,十分之威权统治。
亦难怪。《红楼梦》根本是一部「反书」。与《水浒传》/《西游记》等同一路:反父权,反皇权,反建制。贾宝玉更是造反大王,不惜以「爱」对抗天下。
因此与父亲隔膜。但是《红楼梦》好看在不只是单纯「忠奸分明」。写宝玉虽然反叛,对严父仍有孺慕之情。
贾政对儿子,也不净是一味打骂。游园路上,他对宝玉暗中维护、欣赏,明骂暗赞,又怕纵坏等,尽显父子关怀。反而对母亲王夫人,宝玉是「明亲暗疏」。表面上,侍母至孝,晨昏定省。可是母子之间,有三条明晃晃的暗刺。
俱是阿妈以「调教」为名:一是逼死金钏儿。二是撵走晴雯。三是排挤林黛玉。
致令宝玉三个心爱的女子,俱以死亡终结。悲惨程度逐步升级,最后去到黛玉屈死,终于决定出走。之前,做足交代工夫:结婚,生仔,考科举,得功名。至此,尘缘已了。
及至「告别」。我们以为他会向母亲或爱妻宝钗,作一番交代?不。宝玉出走当日,不动声色,如常离去,字条也没留下,可以说是非常决绝。
他对人世间的最后一别,反而是留到书末的一百二十回:贾府破落之后,贾政扶亡母的灵柩,返金陵祖居,夜泊毗陵驿。
大雪中,远远见宝玉披大红斗篷,向他倒身下拜。贾政追出,却见一僧一道,伴着宝玉飘然而去。贾政哪里舍得?一路追赶,弄得几十岁人心虚气喘。后来站定,只见面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情此景,暗合书首「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曲《飞鸟各投林》。正当生离死别,父子之间,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情意绵绵。
适逢父亲节临近,可说是宝玉给父亲的最佳礼物。现代人可解读为「出走移民」去了。
www.winghongdon.com
康子
考你:「宝玉替大观园各庭院起名」,果然够冷门刁钻。拿出这一回重温,有新发现:宝玉与父亲的关系。
原来说起《红楼梦》,许多人以为这是一部「女人书」。中心人物正是贾宝玉,普遍视线集中在他与贾母(嫲嫲)、王夫人(妈妈),以及众姐妹之间的芝麻绿豆、大小瓜葛等等。
每提起父亲贾政,形象总是道学古板。对宝玉不是问功课,就是严刑拷打,十分之威权统治。
亦难怪。《红楼梦》根本是一部「反书」。与《水浒传》/《西游记》等同一路:反父权,反皇权,反建制。贾宝玉更是造反大王,不惜以「爱」对抗天下。
因此与父亲隔膜。但是《红楼梦》好看在不只是单纯「忠奸分明」。写宝玉虽然反叛,对严父仍有孺慕之情。
贾政对儿子,也不净是一味打骂。游园路上,他对宝玉暗中维护、欣赏,明骂暗赞,又怕纵坏等,尽显父子关怀。反而对母亲王夫人,宝玉是「明亲暗疏」。表面上,侍母至孝,晨昏定省。可是母子之间,有三条明晃晃的暗刺。
俱是阿妈以「调教」为名:一是逼死金钏儿。二是撵走晴雯。三是排挤林黛玉。
致令宝玉三个心爱的女子,俱以死亡终结。悲惨程度逐步升级,最后去到黛玉屈死,终于决定出走。之前,做足交代工夫:结婚,生仔,考科举,得功名。至此,尘缘已了。
及至「告别」。我们以为他会向母亲或爱妻宝钗,作一番交代?不。宝玉出走当日,不动声色,如常离去,字条也没留下,可以说是非常决绝。
他对人世间的最后一别,反而是留到书末的一百二十回:贾府破落之后,贾政扶亡母的灵柩,返金陵祖居,夜泊毗陵驿。
大雪中,远远见宝玉披大红斗篷,向他倒身下拜。贾政追出,却见一僧一道,伴着宝玉飘然而去。贾政哪里舍得?一路追赶,弄得几十岁人心虚气喘。后来站定,只见面前「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此情此景,暗合书首「金陵十二钗」的最后一曲《飞鸟各投林》。正当生离死别,父子之间,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情意绵绵。
适逢父亲节临近,可说是宝玉给父亲的最佳礼物。现代人可解读为「出走移民」去了。
www.winghongdon.com
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