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耀 - 浅谈公屋太阳能|光电「耀」未来

自港府在2018年推行上网电价补贴计划以来,从事太阳能系统安装工程的企业及人员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至村屋,大至工厦、城市地标等,均不难见到太阳能板整齐地铺排在楼顶。只不过,在香港占一席位的公共屋邨则依旧「光秃秃」。

根据现时法例,公共屋邨顶层暂时未可建设太阳能系统。而近年行业发展迅速,可预见在不久将来,可供使用的顶层空间亦将用尽。届时,除了部份负责维护保养的人员能够继续本业外,恐怕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或面临失业窘况,此实非大家乐见。

公屋为何迟迟不加入建设太阳能系统的阵营呢?这样既可为环保出力,又可增加收益。思考因由,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钱作怪」,建设一个完整可靠的太阳能系统,费用动辄百万元、千万元,遑论投入使用后的维护保养成本。

不得不说,许多本港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ESG范畴有所需求。部份企业未必不愿意参与ESG项目,他们有资金,只是缺乏屋顶资源及因实际操作困难而却步。

政府手握数百条公共屋邨,有兴建太阳能系统的场地但缺乏资金。如此之下,笔者认为可借鉴一些国际级城市实行的公私营模式,即由政府出场地、企业出资金,并由太阳能从业者执行建设工作。政府大可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环保作业,不必久等至绿色债券到位,才启动公共屋邨的太阳能计划。

笔者一方面为行业发展迅速而感到高兴,惟同时为建设太阳能系统的地方「买少见少」而忧心。希望这篇文章能抛砖引玉,在接下来的日子,可与各有识之士集思广益,最大化利用资源,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力。笔者亦期待新旧政府交替之际,新班底加以重视能源事业,将此写入政纲之内。
香港光电控股主席
吴克耀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