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讲古|香港仔孖宝—鱼露孖蚝油 - 何明新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吃到鱼露和蚝油,供食客自己添加在食物上或已隐藏在食物内,是很多星级名厨的「秘密武器」,早年传到欧洲时,厨师将之加入西餐「提鲜」,改变了传统西餐的味道。鱼露和蚝油都是广东人「发明」 及最早制造,后在香港仔设厂远销世界,从此成为世界级「鲜味」。
鱼露是纯用鲜鱼加盐腌制而成,最早出自潮汕,据记载一八八○年左右当时澄海县外埔乡一渔民,用海盐去腌制自家吃剩的鲜鱼,免至变坏腐臭,怎知腌制日子长了,鱼肉变成汁液,初时还打算弃之,后不想浪费食物,便用那些汁液来烹煮食物,发现使餸菜鲜味可口,无意中制造出今天的鱼露。潮州菜能在港受到欢迎,相信与鱼露有着极大关系。
鱼露制造和经营一向是潮汕商人,最初只在潮汕一带经营,后扩展到香港设厂制造。永泉鱼露厂是最早的一家,一九二七年开业设厂,六、七十年代行业盛极时,在香港仔有十多家,因香港仔当时为渔获集散地,具备经营这行业的优越条件,七十年代末只剩数家分布于香港各处,规模已不及当年,受政府收地、污染及鲜鱼价挌上升等影响,这行业于八十年代渐渐式微,香港再没有鱼露制造厂了,昔日招牌仍可见于香港仔东胜道旧楼的墙上。
另一调味料「蚝油」始创人是李锦裳,李锦记李氏的先辈,他于广东省江门市小渔村经营茶嶚,位于珠海南端盛产生蚝(牡蛎),他加工煮蚝出售,当地人喜欢把新鲜的生蚝连同汁液煮熟后晒干,称为熟蚝豉。一八八八年的一天,他忘记从锅上拿走一锅正在烧煮的生蚝,结果本该是奶白色的蚝豉汁竟被熬成焦黑的稠汁,他正打算倒掉这锅稠汁,却嗅到一种特别的鲜香味,一尝发现味道非常鲜美,朋友尝过亦说这种稠汁味道很好,于是他就花些心思,在原料配比和熬制方法上改良,然后再在这些稠度适中的啫喱状物质中添加一些调味品,他称这鲜美稠汁为「蚝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不幸于一九○二年当地发生一场大火,茶寮被烧光,为了生计他带家人到澳门谋生,在澳门藉积累的经验和手艺,继续生产蚝油,生意渐渐变好,但面临激烈竞争,他想到将蚝油运到香港,因他相信只可从香港才可打入世界市场,一九三二年,他的第二代决定把业务专注香港市场及在上环,后在中环开设店舖卖蚝油。不久更在香港仔黄竹坑设立厂房使用柴火生产,直至一九八二年,在田湾购下大片土地兴建了十七层高的新厂房,更从外国购买先进设备,经改装后在田湾的厂房开始大量生产,除本销外,远销欧美,发展至今已在世界不同地方设立生产基地,使这传统鲜味名闻世界。
何明新
■香港仔东胜道旧楼的墙上,仍可见昔日鱼露制造厂招牌。

■昔日的鱼露制造厂。

■李锦记昔日于香港仔黄竹坑设立厂房使用柴火生产。
鱼露是纯用鲜鱼加盐腌制而成,最早出自潮汕,据记载一八八○年左右当时澄海县外埔乡一渔民,用海盐去腌制自家吃剩的鲜鱼,免至变坏腐臭,怎知腌制日子长了,鱼肉变成汁液,初时还打算弃之,后不想浪费食物,便用那些汁液来烹煮食物,发现使餸菜鲜味可口,无意中制造出今天的鱼露。潮州菜能在港受到欢迎,相信与鱼露有着极大关系。
鱼露制造和经营一向是潮汕商人,最初只在潮汕一带经营,后扩展到香港设厂制造。永泉鱼露厂是最早的一家,一九二七年开业设厂,六、七十年代行业盛极时,在香港仔有十多家,因香港仔当时为渔获集散地,具备经营这行业的优越条件,七十年代末只剩数家分布于香港各处,规模已不及当年,受政府收地、污染及鲜鱼价挌上升等影响,这行业于八十年代渐渐式微,香港再没有鱼露制造厂了,昔日招牌仍可见于香港仔东胜道旧楼的墙上。
另一调味料「蚝油」始创人是李锦裳,李锦记李氏的先辈,他于广东省江门市小渔村经营茶嶚,位于珠海南端盛产生蚝(牡蛎),他加工煮蚝出售,当地人喜欢把新鲜的生蚝连同汁液煮熟后晒干,称为熟蚝豉。一八八八年的一天,他忘记从锅上拿走一锅正在烧煮的生蚝,结果本该是奶白色的蚝豉汁竟被熬成焦黑的稠汁,他正打算倒掉这锅稠汁,却嗅到一种特别的鲜香味,一尝发现味道非常鲜美,朋友尝过亦说这种稠汁味道很好,于是他就花些心思,在原料配比和熬制方法上改良,然后再在这些稠度适中的啫喱状物质中添加一些调味品,他称这鲜美稠汁为「蚝油」,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不幸于一九○二年当地发生一场大火,茶寮被烧光,为了生计他带家人到澳门谋生,在澳门藉积累的经验和手艺,继续生产蚝油,生意渐渐变好,但面临激烈竞争,他想到将蚝油运到香港,因他相信只可从香港才可打入世界市场,一九三二年,他的第二代决定把业务专注香港市场及在上环,后在中环开设店舖卖蚝油。不久更在香港仔黄竹坑设立厂房使用柴火生产,直至一九八二年,在田湾购下大片土地兴建了十七层高的新厂房,更从外国购买先进设备,经改装后在田湾的厂房开始大量生产,除本销外,远销欧美,发展至今已在世界不同地方设立生产基地,使这传统鲜味名闻世界。
何明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