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空间|科教目的 - 陈家强

笔者近日在细阅一本去年九月在内地出版的杨振宁教授访谈录《百年科学往事》,杨教授在书中大谈近代物理和数学的种种人和事,虽然轻描淡写,顺手拈来,却是目不暇给,爱不释手,是笔者读过所有关于杨教授的著作中,最有趣味的一本。只是,每次掩卷时,总有几分感慨。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甚么?答案有两个:培养人们远离愚昧;以及学会用科学来贡献世界。再广义地问:教育的目的是甚么?是培养高尚的人。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做出好的科学。哪如何贡献世界?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胶水是如何造出来的?其中一种老方法是把鱼皮和鱼骨加热至溶化,期间不停地搅拌,等其凝固后便成。以前的师傅们发觉在搅拌时,力出得愈大便能造出愈好的胶水,于是他们便大力地搅呀搅,挺辛苦。后来,有人发现原因:用棍搅拌金属容器中的鱼胶时,容器里面的金属会被棍撞击出来掉进鱼胶中,愈大力搅拌金属便掉出愈多,胶水便会愈好。知道这个道理后,师傅们不用再那么辛苦了,只需在搅拌时额外加些金属粉,造出来的胶水自然好。

  做补习一行,最少对笔者来说,满足是来自学生的成就。狭义地看,学生能够考进著名学府便是很好的回报。学生表现年年不同,不过今年比较特别:这刻笔者有三位前学生正在牛津大学就读。

做科学教育,笔者恐怕仍然充满愚昧,幸好还能期望自己的学生,有朝一日可以贡献世界。
陈家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