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讲古|金必多Compradore - 何明新
之前,一些评论说,香港有人未摆脱「买办」心态,指的是早年香港一些高级华人,成为帮助欧美国家与中国贸易的特殊经纪人,过百年的买办式经济活动,衍生香港特殊文化,即使回归后,仍有这种「在中外夹缝中间,两头皆吃,自得其乐」心态。
「买办」 制度始于清嘉庆(一七九六-一八二一年),至二战后一九四六年,香港洋行废除该制度,改为华人经理。他们因精通外文,协助欧美商人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买办名称源于西班牙文Comprar(解购买),英文Comprador(早年香港译为「金必多」),是音和意译,是特殊和致富阶层,中港澳台东南亚很多巨富都是「金必多」出身。
清代买辨多是广东、江苏和浙江人,分别为洋行,外商银行和轮船公司服务,随着中国被强迫开放更多通商口,各商埠都有自己的买办替外商服务,他们除在交易赚取佣金外,很多人开办自己的钱庄或经营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生意致富。
香港开埠,外商大量进驻,买办需求甚大,早期很多买办成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上有影响力,有些延至今天,最有名相信是何东了。
何东(一八六二-一九五六年),父亲何仕文(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 荷兰裔犹太人,母亲为本地华人,最初加入怡和洋行为初级职员,透过其姊夫蔡升南(怡和第一位买办)和外父麦奇廉(Hector C Maclean 一八二九-一八九四年)(怡和股东)而晋身为怡和买办,后参与近代中国政治,清末「戊戌维新」主角康有为被慈禧太后追捕逃港时,被港府安排入住中央警署(大馆)警察宿舍,何东感觉不够体面,亲自接康到其大宅避难,后来游走各军阀之间及以金钱资助他们,在香港殖民地期间,更是第一位有中国血统人士获准居于山顶。
在澳门,最有名则为郑观应(一八四二-一九二二年),他在澳门下环龙头左巷的故居近年更发展成旅游和文化景点,他于一八六○年在上海当上宝顺洋行的买办致富,使他有机会接触外国思想和文化,他于一八八六年返回澳门潜心钻研现代思想和治国之道,撰写影响深远的巨著「盛世危言」,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和毛泽东等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在台湾,有「台湾茶叶之父和第一思想家」之称的李春生(一八三八-一九二四年),出身于厦门英商怡记洋行及苏格兰茶商约翰陶德创设于淡水的宝顺洋行买办而致富。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于翌年四月十七日被日本强迫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强占,付隅顽抗的台湾民主国在乙未战争不敌日军,台湾军民面临劫掠及屠杀,李春生带领台湾士绅联同外国记者及商人谒见日军,安排日军和平进驻台北及安定秩序和民心。他后来在台湾创建「保良局」及协助治安工作,他笃信耶教及终其一生致力传道。
何明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