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耀」未来|明智选择太阳能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年愈来愈多人在屋顶建造太阳能发电系统,亦有不少公司在大厦的天台设置太阳能电站,这个趋势可谓市场乐见。参与者除了为本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出一分力,同时把闲置的空间充份利用,带来经济效益。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个200kW的太阳能发电站可为业主赚取丰富的被动收入,若以12年的长期投资计算,回报有机会超过1100万港元。

市面上的太阳能板系统五花八门,有些太阳能营运公司标榜产品属日本品牌或韩国品牌作推销。笔者从事太阳能事业超过18年,亲身经历过多次的行业大洗牌,能够跟读者分享当中的演变。

在笔者踏入行业之初,太阳能板的生产几乎由日本企业及德国企业垄断。日本企业一直在太阳能产品的研发投入庞大资源,所以该国的技术及产品一直遥遥领先。而德国企业就因大力推动环保事业,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推广太阳能的运用,故不少德国企业趁势跑出,形成一股引领太阳能工业的力量。

不过,大约2010年开始,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加以重视,并且大力支持补贴太阳能板的运用,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起。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汰弱留强,不少中国太阳能企业成功打入世界市场,获得一定市占率,并把大部份的德国和日本厂商挤出。

根据世界太阳能协会的排名,2020年前十位的太阳能公司,有九家是中国企业;领头的代表企业有隆基、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公司市值动辄过千亿元。

购买太阳能板应该光顾「一级供应商」(Tier One),其中一个原因为银行较大机会视这些品牌的太阳能板为可融资性产品,项目要通过融资相对较易。而且,这些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太阳能行业里,存活率普遍较高。

另外,选错品牌的太阳能投资者最怕就是产品需要维修或更换旧板时,找不到原有供应商提供服务,说好了的10年保养没法兑现,这样到头来便得不偿失。
香港光电控股主席
吴克耀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