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奇谭|大破天门阵(下)

  沈括在著名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阵法」,读完不禁晒然。宋神宗熙宁年间,皇帝命令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并写成书,以便颁发给各路统帅府施行。郭固参考了不少古代兵法,终于写成。里面提到,将九军合成一个营阵(行进时称为「阵」,驻扎时称为「营」),其外只用一个驻队环绕守衞。若按古代计算方法,每人占地两步,马占地四步。沈括质疑,十万人的军队,纵横十里地,到哪里找那么大且无山丘、溪涧和树木等障碍的地盘呢?再说九军都被一个驻队做成的「篱笆」围着,军队再也不能分开行动,仿佛九个人合起来被一张被包着,互受牵制,不能自由行动,如何作战?此外,古代阵法上还有「面面相向,背背相承」的说法,郭固对此的解释是「阵中士兵都侧面站着,每两行士兵构成一条巷道,使他们面面相对」。沈括问,这样的军队如何作战?
  后来,沈括建议,别按郭固的阵法演练了,让九军各自为阵,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各军派驻各自的守衞部队。战鼓一响,军队收缩或展开,集结或分散,都能浩浩荡荡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九军各自的营阵合起来成为一个大阵营,当中分出四条通道,构成「井字形」。这样的九军也符合「面面相向,背背相承」的说法。皇帝认可了沈括的解释。
  沈括「阵法」大概是比较贴近实际、比较详细的一种记录了,但正因其详细,也让人看到不过如此,实在没甚么稀奇,跟我们在电影上见到的宏大场面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还是无法明白「阵法」之无往不利。
李丞责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