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晒界——故乡情
七年前去参观加州理工,有幸偶遇在那里毕业,曾任田纳西大学太空研究所讲座教授、气体动力学教研室主任、美国国家导弹技术委员会宇宙航行研究顾问的吴建民博士。
吴博士生在南京,十几岁时随母亲去了台湾生活,在当地读书成绩优秀,进了台湾大学,他物理比较好,选择了念航空系。当时台湾大学没有研究院,所以毕业后想去美国读研究院,但因为家里没钱,连船票都买不起,只好先去军队当两年编译官赚点钱,后来获得美国大学研究院取录,便买机票去了。
想一想,当时人家为了求学,肯去打工两年赚取盘川,现在机票便宜,年轻人根本没有这个烦恼,也不一定有这份毅力。还有一件小事,就是吴博士离开家乡前,用一个小玻璃瓶,装了一些家乡的泥土。一来当时交通不发达,离开家乡,不知道何日再返。二来,那时候的人,都有一份浓厚的故乡情。
当时他心仪的加州理工,一直没有录取他,他只好去了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读了一个学期后,才接到加州理工录取通知,但告诉他没有奖学金。他只好在明尼苏达停学,然后去打工六个月赚一点钱,才去加州理工报到。之后加州理工他的导师之一的Ernest Edwin Sechler教授帮他在系里找到一份工作,这样才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吴博士很感恩,后来他的一个儿子,名字也叫Ernest。
他最初到加州理工,本来想追随钱学森和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空气动力学一代宗师的Von Karmen(冯卡门,Sechler是冯卡门学生,所以吴博士算是冯卡门的徒孙)。但因为当时资讯不发达,他1958年到了加州理工,才晓得原来钱学森于1955年已乘船返回中国。关于钱学森为甚么被迫返回中国的故事,这里不赘,但是1967年时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在《中国的蘑菇云》书里提到钱学森:「不管他在哪里,他都值三到五个师。」不过,看今天中国航天技术及超高音速导弹发展,看来还是低估了。
从吴博士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他求学的毅力,不要忘记自己故乡(他后来多次回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交流访问讲学),学会感恩。
香港的年轻人,就算去不了加州理工,也可以去我的母校香港理工大学,加油。
视觉科技CEO
卢健生
吴博士生在南京,十几岁时随母亲去了台湾生活,在当地读书成绩优秀,进了台湾大学,他物理比较好,选择了念航空系。当时台湾大学没有研究院,所以毕业后想去美国读研究院,但因为家里没钱,连船票都买不起,只好先去军队当两年编译官赚点钱,后来获得美国大学研究院取录,便买机票去了。
想一想,当时人家为了求学,肯去打工两年赚取盘川,现在机票便宜,年轻人根本没有这个烦恼,也不一定有这份毅力。还有一件小事,就是吴博士离开家乡前,用一个小玻璃瓶,装了一些家乡的泥土。一来当时交通不发达,离开家乡,不知道何日再返。二来,那时候的人,都有一份浓厚的故乡情。
当时他心仪的加州理工,一直没有录取他,他只好去了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读了一个学期后,才接到加州理工录取通知,但告诉他没有奖学金。他只好在明尼苏达停学,然后去打工六个月赚一点钱,才去加州理工报到。之后加州理工他的导师之一的Ernest Edwin Sechler教授帮他在系里找到一份工作,这样才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吴博士很感恩,后来他的一个儿子,名字也叫Ernest。
他最初到加州理工,本来想追随钱学森和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空气动力学一代宗师的Von Karmen(冯卡门,Sechler是冯卡门学生,所以吴博士算是冯卡门的徒孙)。但因为当时资讯不发达,他1958年到了加州理工,才晓得原来钱学森于1955年已乘船返回中国。关于钱学森为甚么被迫返回中国的故事,这里不赘,但是1967年时美国海军次长金贝尔在《中国的蘑菇云》书里提到钱学森:「不管他在哪里,他都值三到五个师。」不过,看今天中国航天技术及超高音速导弹发展,看来还是低估了。
从吴博士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他求学的毅力,不要忘记自己故乡(他后来多次回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交流访问讲学),学会感恩。
香港的年轻人,就算去不了加州理工,也可以去我的母校香港理工大学,加油。
视觉科技CEO
卢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