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帮助少数族裔融入社会

  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更兼懂得两文三语、本地、国家及国际文化,可能就是进入职场的快速通行证。
  香港有少数族裔群体,因为语言文化差异,需要依赖家人及小社区介绍工作,所以失业率比整体人口高一倍,人均收入较低,出现跨代贫困,分享不到整体社会进步的红利。
  香港政府一直致力建立共融社会,让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范畴都享有平等和尊重。香港的《种族歧视条例》,就能保障市民权益。为支持少数族裔孩子能够有更佳的语文能力及基础进入职场、贡献家庭及社会,专家们认为学校教育,最好像社会缩影般采用共融开放式教学,不以族裔背景分校分班教学,有助所有孩子从小就能学习到多元社会沟通共融的需要,学习职场的语言、文化,融入社会,避免被标签化。
  纵使有好政策,但在实施上仍遇上不少问题,令到少数族裔家长集中把孩子送到某几间久而久之成为某些少数族裔的「专校」。
  很多学校的通告和运作往往是单一的语言文字,令到少数族裔家长却步。若校方能善用教育局提供的多款中英通告样本,以及善用电子通告,方便家人轻松地启动免费的网上翻译功能,让家长可以与校方拉近距离,一起培养子女的全人发展、发掘潜能。
  有家长因自身语言认知的「框框」,害怕儿童参与多元教育而失去「传统」,为子女安排「传统」工作,却损害了子女提升语文能力、增长知识融入社会国家发展大局的机会。大家应振奋起来,让孩子们更早适应多元共融社会,提升语文水平和进取能力。不要因上一代的「㒼塞」,令到下一代「掉队」。
律师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陈晓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