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蔡兆浚:三幅地图看香港
蔡兆浚(Po)喜欢游山玩水,别人是看风景,他是看古迹,参与当地的文化、节日活动。
Po传给我三张近照,第一张他试弹奏新疆小型胡琴「都塔欠」,有点像非洲的Banjo,都是拨弦的民族乐器。另一张是他在清水湾大庙湾地堂咀的石刻。Po说:「石刻刻于南宋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记载了当时官富场盐官严益彰到南北佛堂游览,亦道出天后古庙的历史。」那是说,宋朝已有官员路过新界的清水湾了。第三张是Po参加河上乡洪圣诞的行香活动,他还试抬神舆,走了一段路。Po说:「入乡随俗,体会到本地文化承传的肩担与责任的重量。」Po抬神舆,与我在西班牙Sevilla看到当地局民遇上圣周,从教堂抬出圣母玛莉亚像,走过大街小巷,道理相若。
Po在香港地方志中心当高级编辑,他是「负责中心内附录、特记部类和饮食卷的编纂事务。」起初希望他谈谈香港的饮食文化的。Po说有关资料,仍在整理。中心会请专家撰写饮食文化,他只是负责梳理口述历史:「志书为资料性著述,需要历史资料支持。」
Po大学毕业,就加入中心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做起,Po「两年来,由项目规划,研究考证,文辞校对,图片取材,均须一一应对。」
要不是Po是这方面工作的「发烧友」,他是不会乐此不疲的。他说:「香港历史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查证,由于工作的关系,恰好有幸能接触大量香港古代资料和文稿。」
那就从三幅与香港有关的地图说起。第一幅:明嘉靖《大明舆地图‧广东舆图》(一五四七—一五五九),Po指出在明朝,香港岛的重要性不及大虞(即今日的大屿山),因大虞盐业占一席位,受到朝廷重视。
第二幅:雍正《广东通志》《新安悬海防图》(一七三一)。「绘图内容继承大粤记,对香港地区描述之详细与准确冠绝前历代各图。」
Po说:「此图从新界、九龙角度望向香港岛、大屿山,反映传统中国文化对待海洋的内陆视野。」
这是从内陆望向海洋,与日后「以港岛为重心的现代香港」观点截然不同。
第三幅:新安县全图(一八六六),那是由意大利传教士获朗他尼绘制,有香港地名三百多个,为首张具现代意义的香港全图。
Po说:「粗体字地名,反映当年经济重心在新界各地墟市,社会与经济形态与今日香港完全不同。」
三幅地图,看到香港变化之大。「古今地名的演化反映香港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重拾掌故,是认识香港,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后记
Po立志于《香港志》为命运之所系,「建立之,守护之,传承之,发扬之」。可以参与「编织出一段段的香港故事」,「对罗香林、饶宗颐等研究香港史的先贤倍添敬意。」
诗言志,Po传来一首他的七言:「流云淡丽空山趣,直抒吾情笔墨香。且任清风新我意,梅花那怕等闲霜。」
张灼祥
Po传给我三张近照,第一张他试弹奏新疆小型胡琴「都塔欠」,有点像非洲的Banjo,都是拨弦的民族乐器。另一张是他在清水湾大庙湾地堂咀的石刻。Po说:「石刻刻于南宋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年),记载了当时官富场盐官严益彰到南北佛堂游览,亦道出天后古庙的历史。」那是说,宋朝已有官员路过新界的清水湾了。第三张是Po参加河上乡洪圣诞的行香活动,他还试抬神舆,走了一段路。Po说:「入乡随俗,体会到本地文化承传的肩担与责任的重量。」Po抬神舆,与我在西班牙Sevilla看到当地局民遇上圣周,从教堂抬出圣母玛莉亚像,走过大街小巷,道理相若。
Po在香港地方志中心当高级编辑,他是「负责中心内附录、特记部类和饮食卷的编纂事务。」起初希望他谈谈香港的饮食文化的。Po说有关资料,仍在整理。中心会请专家撰写饮食文化,他只是负责梳理口述历史:「志书为资料性著述,需要历史资料支持。」
Po大学毕业,就加入中心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做起,Po「两年来,由项目规划,研究考证,文辞校对,图片取材,均须一一应对。」
要不是Po是这方面工作的「发烧友」,他是不会乐此不疲的。他说:「香港历史缺乏系统而全面的查证,由于工作的关系,恰好有幸能接触大量香港古代资料和文稿。」
那就从三幅与香港有关的地图说起。第一幅:明嘉靖《大明舆地图‧广东舆图》(一五四七—一五五九),Po指出在明朝,香港岛的重要性不及大虞(即今日的大屿山),因大虞盐业占一席位,受到朝廷重视。
第二幅:雍正《广东通志》《新安悬海防图》(一七三一)。「绘图内容继承大粤记,对香港地区描述之详细与准确冠绝前历代各图。」
Po说:「此图从新界、九龙角度望向香港岛、大屿山,反映传统中国文化对待海洋的内陆视野。」
这是从内陆望向海洋,与日后「以港岛为重心的现代香港」观点截然不同。
第三幅:新安县全图(一八六六),那是由意大利传教士获朗他尼绘制,有香港地名三百多个,为首张具现代意义的香港全图。
Po说:「粗体字地名,反映当年经济重心在新界各地墟市,社会与经济形态与今日香港完全不同。」
三幅地图,看到香港变化之大。「古今地名的演化反映香港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重拾掌故,是认识香港,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后记
Po立志于《香港志》为命运之所系,「建立之,守护之,传承之,发扬之」。可以参与「编织出一段段的香港故事」,「对罗香林、饶宗颐等研究香港史的先贤倍添敬意。」
诗言志,Po传来一首他的七言:「流云淡丽空山趣,直抒吾情笔墨香。且任清风新我意,梅花那怕等闲霜。」
张灼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