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料阿Sir讲古——街市走走

  关闭多年建于一九三九年的中环街市(原称中央市场)终于重见天日,在广泛咨询市民其用途后完成活化,于八月重开,建筑外貌依然,入面已无餸菜卖,不见当年我在该区驻守时的㓥鸡杀鹅挞生鱼血腥场面,不见摊档朋友闲时在档口玩啤牌的大城小景和射雕(打麻将)之声,不见白衫黑裤顺德妈(音:马) 姐穿梭,代之而来是不同口味香港特色食档和售卖有趣物品小店,人流如鲗在打卡和穿得花枝招展外籍女佣在嬉戏。有人说:「焕然一新,畀一百个like!」不同看法的则说:「好过无,得个壳!」 在这商业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 先行社会,在时代巨轮下,能保存整栋建筑物也很难得,在先进现代建筑技术下,街市上空间仍有可发展为摩天商业大厦的潜在可能。
  同是街市,服务街坊四十多年的香港仔街市在政府推行的十年街市现代化计划,于十一月会关闭进行重修,预料年多大翻身后以新一代冷气街市形式再度服务街坊,到时摊档面积扩大,档口减少,在空调及现代化管理下,羊毛出自羊身上,餸菜品质不一定胜个今天,但价格一定比今天高。在街市重修期间没有临时街市,档口只可选择迁往田湾、石排湾和华富邨等街市空置多时的档位「吊盐水」,很多档主特别是年纪较大的都选择告老归田,交牌后换取一些补偿金,有些为生计被迫在附近觅地下或楼上舖,在香港各区舖位一片减租下唯独香港仔例外,租金能节节上升,肥了业主苦了街坊。偶然在街上听见一位食环署前线主管跟他的下属说,这里租金天价,地舖才将货物放出门外来吸引多些顾客和加强竞争,我们都不敢执法太严,免招麻烦!
  有街坊插嘴说这区从未选出过真正为街坊服务的区议员,官员又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故造成今天街市、交通和市容非常混乱,人车争路却没有交通灯或行人过路线设施,更被专线小巴垄断,拥有全港最贵及最赚钱的绿色小巴专线-几分钟路程来回香港仔至黄竹坑港铁站。
  街市是一个小社区融合了生活模式和区内街坊文化,更是了解他们所思所想的地方。今天的街市,与古罗马和雅典的市集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个可以议政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大家都希望辛勤工作后「有啖好食」和出入平安!
何明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