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私人参建居屋的迷思
自从传出中央要求地产商协助解决香港房屋短缺问题后,不少政党和智库开始向政府出谋献策。有预售长期居屋楼花的建议,亦有希望重推「私人参建居屋计划」,以更低的地价优惠,推出价廉质优的居屋予市民选购的意见。可是地价平,就能吸引发展商参与吗?
上世纪推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时,所有住宅单位虽由发展商兴建,但发售居屋还是由房委会负责,发展商只是按合约和标书的价值将所有住宅单位售予当局。由于房委会多以价低者得作考虑,发展商能在住宅项目上赚取利润的机会不大,故此只好研究相关的商场、地舖和停车场等属于发展商拥有的商业项目,尽力计算当中的可能收益而进行投标。在那个年代,能吸引大型地产商竞投的「私人参建居屋计划」不多,最出名的是康山花园,其他较偏远的项目,多是有建筑公司背景的小型发展商参与。
现时零售市道疲弱,「私人参建居屋计划」靠商舖赚钱的优势大不如前,而停车场的兴建也有一定比例,不能肆意加建,对地产发展商来说这类项目只是鸡肋。然而该计划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房委会已包销全部单位,所以发展商基本是零风险,也毋须承担地价的财政压力。只要地段不太偏僻,仍有机会吸引到有质素的发展商参与。
张慧慈
上世纪推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时,所有住宅单位虽由发展商兴建,但发售居屋还是由房委会负责,发展商只是按合约和标书的价值将所有住宅单位售予当局。由于房委会多以价低者得作考虑,发展商能在住宅项目上赚取利润的机会不大,故此只好研究相关的商场、地舖和停车场等属于发展商拥有的商业项目,尽力计算当中的可能收益而进行投标。在那个年代,能吸引大型地产商竞投的「私人参建居屋计划」不多,最出名的是康山花园,其他较偏远的项目,多是有建筑公司背景的小型发展商参与。
现时零售市道疲弱,「私人参建居屋计划」靠商舖赚钱的优势大不如前,而停车场的兴建也有一定比例,不能肆意加建,对地产发展商来说这类项目只是鸡肋。然而该计划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房委会已包销全部单位,所以发展商基本是零风险,也毋须承担地价的财政压力。只要地段不太偏僻,仍有机会吸引到有质素的发展商参与。
张慧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