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不再花父母的钱

  老同学聚会,少不免怀旧一番,说起旧人旧物在逐渐消失,更感慨当年的价值观已不合今天时宜。
  旧时提倡节俭,就算小康,也不会过度消费。那些年,家长多是定期定额给孩子零用钱,但仅够每日饮食和车费。若想买双潮款球鞋或其他玩物,父母不会额外给钱,唯有每天省吃俭用,才能买到心头好。我们几个同学喜欢听音乐,零用钱大半都花在唱片店,啃一整个星期面包,才储够钱买一张黑胶碟。用这种方式换来的快乐,自然加倍珍惜。
  当然,也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用「吃面包」换回来。有个同学想学钢琴却没钱,长大后一直耿耿于怀,毕竟成年后再学已不是那回事了。上一代人带着这些遗憾,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难免会在经济上纵容他们。
  但你以为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得美满幸福吗?倒也未必。最近看了一个歌唱比赛节目,主持人问刚毕业的参赛者有甚么梦想,原以为他会说「有自己的作品」或「开演唱会」之类的标准答案,怎知他说:「希望以后不再花爸妈的钱。」
  年轻人其实不想「饭来张口」,也不想结婚的新房要父母付首期。他们有很多想法,希望证明自己,可是社会环境不好,楼价高企经济低迷,要站稳阵脚都难,还谈甚么梦想?
  很难想像一个人的梦想居然是「不再花父母的钱」,只好承认,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