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见闻——直播平台背后「看不见的手」

  笔者在几年前的专栏中,曾介绍过「直播」(live streaming)已愈来愈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新型消遣娱乐方式。最近一年,除了专门的应用平台之外,大部份社交工具,例如微博、微信和小红书等,都推出了直播功能,以至于每个普通人只要在上述平台拥有一个帐户,即可化身网络主播,分享各类内容。
  然而,看似无门槛的分享,背后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舆论把控,且有不断收紧之势。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等多个部门于今年初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加强对直播行为的监管。
  该文件指出,网络直播行业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内容生态不良、主播良莠不齐、充值打赏失范、商业营销混乱、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等问题,给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需要加强「正面引导」和「规范管理」。
  根据文件,加强管理涉及三方面:首先是,平台营运商要严格落实总编辑负责、内容审核、用户注册跟帖评论、应急响应、技术安全、主播管理、培训考核、举报受理等管理制度;其次是,主播要求实名制注册帐号,不得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色情等信息,不得变相发布新闻信息;此外,观众则应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合理消费,不得组织、煽动对网络主播或用户的攻击和谩骂,不得营造斗富炫富等不良互动氛围。
北京拼搏港青
朱小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