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世界——等打救不如自救

  今天开学,有不少学校都因为移民潮而出现学生和老师流失。有中学校长担心当局未有思考应对方法,未来将有更多中小学面临缩班杀校的危机。其实有些校长想当局全面推行小班教学,在学生减少但资源不减下,让教育和经营效率欠佳的学校苟延残喘。
  倘若校长只关心收生和学生流失的问题,却没有重新思考学生的前途和升学选择,以及学校在教育市场的独特价值主张,即使今天还属「名校」,再过几年也有机会被淘汰。简单来说,学校的收生情况、流失率以至成绩都是关键绩效指标(KPI),如果学校只注重眼前的KPI而没有投入中长期教学技术发展、学校品牌推广、学生全球竞争力和升学辅助,不能与时并进地配合未来需要培训人才,容易遭到有视野和有要求的家长唾弃。
  新冠疫情颠覆了传统教育,从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收生标准改变(不单看SAT/ACT成绩),以及面向新世代的学科设计,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未必能配合欧美高等学府的要求。除非一心想留港升学,否则有意让孩子在外国升学顺便移民的家长,会如何选择中小学?
  香港的大学较关注学业成绩,英美名校却看重学生对学科研究的热诚,自我了解和人生目标理想,是否有全人发展等。没有准备提升学生视野的学校,日后收生将会困难重重。
张慧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