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航空「枢纽」的玄机

  香港国际机场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最繁忙空港之一,成功非侥幸。古语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全国人大会议今年三月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定立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支持香港提升和强化多项既有竞争优势,包括支持香港从「航空中心」提升到「航空枢纽」的地位。这正是以「一国」为本,发挥「两制」之利的大优势。但我们不能自满,应务实地有担当、有作为、做实事,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及发展;勇于研发、力求创新及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国家在航空业界科技、技术及管理上自立自强,贯彻支持香港提升为国际航空枢纽,在全球金融、旅游及物流枢纽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和国民所需,带动高端高增长。
  为实现目标,香港要像中央一样制定一脉相连的中长远发展规划,不要因高客货运流量而自满,应在疫情下空运「寒冬」中,投放更多资源做对发展航空枢纽有利的各项研究,吸纳精英科技公司、人才、创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笔者冀望特首在未来《施政报告》落实国家对香港有关的规划及期待,做好统筹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结合人工智能科技,运用大数据,掌握好支援航空业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航者,创造更高效益,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及建设,发挥好特区作为「双循环」、「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领航员角色。
律师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陈晓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