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同理心说起》

  曾琬淋(Amy)写《何以爱物》,前后花了四年。她说:「我有全职工作,期间又写了一本関于粤语的书、书名是《香港粤语基本句尾词》。所以不能说四年来,每天都在写爱护动物。」
  Amy提出一个问题:「世界如此纷乱,现在是关心动物的合适时候吗?」
  这是个没有说服力的借口,Amy说:「即使世界很混乱(疫情持续),天灾人祸,我们就不做正确之事,抑压同情心?」
  Amy透过对话,提出爱护动物的理据:「我自小就爱护动物,但又会在想,我们养宠物,是真的因为我们爱牠们,还是一种『消费』行为。写《何以爱物》,是想为动物福祉、社会道德出一分力。」
  问:「你的爱动物信念,指的是甚么?」
  「了解、尊重、爱护。」Amy的回应:「我们应该明白,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而不是神或主人。我们该用谦虚的态度,尝试认识动物,并将心比己,便能知道甚么是合适的方式对待牠们,与牠们共存。」
  Empathy,同理心。这句话,说得容易:「我们有时候被教导成对动物痛苦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干净。」
  「君子远庖厨,是否足够?」Amy与我们探讨这具争议课题:「现代人可以选择人道屠宰,或者选择不吃或少吃肉食,而不再只能远庖厨。」「如果你必须亲手屠宰自己食用的动物,你还会继续吃肉吗?」
  有研究指出,在屠房工作的人,对心理健康会有负面影响。Amy说:「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们。」
  另一个问题:「植物同样是生命,吃肉或吃素有甚么区别?」
  「有时素食者会被吃肉者认为是伪善,因为吃素也是吃生命——植物生命。素食者没有道德高地。」Amy的观察:「大部份人,包括吃肉者,都不忍心看着一只活猪或活牛变成猪柳和牛排的整个过程。我却从未遇见一个人说他观看采摘蔬果的过程,或者觉得切割水果很恶心。」
  Amy的解释,很具说服力。
  对Amy说:「你这本《何以爱物》,内容太丰富了。可以的话,写个简洁本,多加插图,让小朋友都看得明白。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由小做起,多好呢。」
  Amy的回应:「让我想想。现在这本书,适合中学生。要是此书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好事。」
后记
  Amy说出她的人生取向:平淡就好。
  「我刚开始生态摄影。希望日后透过我拍摄下来的图片,向大家展示大自然之美及其神奇之处。」
  在《何以爱物》最后一章,Amy问大家一个问题:每个人需要作出一个选择——想成为一个支持弱肉强食,助纠为虐的人,还是一个关顾周边人事物,有同情心的人?
张灼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