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立论者与评论者

  无聊在网上蹓跶,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一个人在网上讨论区公开呼吁网友,推荐一款五百元以下的蓝芽耳机,一个星期都没人理。但换个方式,把疑问句变成陈述句,说他认为五百元以下绝对买不到好的蓝芽耳机,马上就会惹来了一大堆人反对,纷纷列出多款性价比不错的型号。
  这段话的用意,本来是告诫人别以对待朋友的方式(如直接提问),用于网上陌生人。这种方法没有效率,别人也不会认真回应。在脸书的朋友圈中有效,不等于在网络讨论区也管用。
  我却更有兴趣想知道,为甚么把疑问句变成陈述句便有如此神效。我看了几个讨论区,的确有这种现象。然后又发现,在外国的讨论区,同样的情况少很多。
  由此推论,这事涉及到文化了。东方人从小被教育要循规蹈矩,不鼓励有独立思想,更别说表达意见了。有陌生人抛出一个问题,就算懂得回答也不会说出来,反正跟我不相干。若是有人冒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就不一样了,网友一同起哄,口诛笔伐,不亦乐乎。一个是立论者,一个是评论者,换了个身份,连道德高度也立刻提升。
  所以你想听别人意见,要先说自己的,再从人家的批评学习。这些批评的人不会掩饰自己,多数会把他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
  换个情景,假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真心觉得五百元以下没有好耳机,在网上发表下高见,效果当然一样。我若有认错的勇气,自会发现反对意见不一定正确,但都是真心诚意,值得听取的良言。
谭纪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