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行——大潭水塘英伦风

  石硖尾主教山的红砖罗马式蓄水池出土,令人重新发现香港昔日的美,在疫情中让人暂时将注意力转移,也是好事。顿时发幽古之情,趁周末天气好,连走大潭和香港仔水塘,寻找更多欧洲式建筑。
   大潭水塘是香港第二个水塘,它的兴建见证了香港早期的发展。由于香港人口急增,薄扶林水塘不敷应用,当局在一八八三年动工兴建大潭水塘,水塘的四座英式石桥最为人所熟悉。这石桥建于一九○七年,采用花岗石建材,呈拱形结构,由上窄下宽的巨柱承托,而桥顶有飞簷装饰,二○○九年被列为法定古迹。
  走在石桥上,置身一片绿。偶尔一阵风吹皱塘水,冬日温柔的阳光照在水面,波光粼粼。百多年过去了,水塘景色变化不大,仍是那山那树那水。沿着文物径,找寻水塘建筑群的二十一项法定古迹,不用两小时,由大潭道走到黄泥涌峡道回到市区,恍似穿越了时光隧道。
张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