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阅旅途——再见曼谷伊势丹

  疫情前,曼谷是我其中一个喜欢短游的城市,更是一个基本上可暂时放下工作,不用揾料采访写稿,尽情逛街叹Spa及美食的地方。一直以来较少报道曼谷,并非我不喜欢介绍,而是报纸、杂志早已派记者窿罅写得详细,也有泰国达人长期介绍,旅游资讯源源不绝。我作为自由供稿人,编辑们宁愿要求我写其他山旮旯景点,如此一来,每次到曼谷,反而一身轻。
  我首次踏足曼谷是跟旅行团,当时曼谷、芭堤雅五天团还是大行其道,鸭仔团比自由行更普及。导游带大家游完四面佛后,就会放团友到Big C超市自由买手信,最后集合地点总是对面的伊势丹门口。一来日资百货公司英语大招牌相当显眼易认,团友不易迷路;其次是大型百货店总不如超市般人头涌涌,容易召集团友;当然,百货店冷气足够,团友血拼完拿着一袋、二袋战利品,时间未到又不想在烈日当空下干等,正好躲进伊势丹逛逛兼过冷河。
  后来再没有参加旅行团,但自由行时跟朋友分开购物,都惯以伊势丹做地标。即使近年去曼谷,又遇上香港朋友凑巧去曼谷旅行,出来见面时同样是惯性约在「伊势丹见」,不用手机地图,大家都轻易找到位置。
  曼谷一直在变化,伊势丹在足足屹立了二十八年后,在八月底终宣告撤出曼谷,走进历史。据说除是受疫情影响外,也因近年泰国人与游客的消费模式不断转变,以往人们只集中在心脏地带的商场购物、饮食,近年却发展出更多小区消费圈,网购也令百货店不再成为购物主流。营业的最后一晚,不少当地人都前来送别及拍照留念。蓝布帘一拉,盖住了招牌,全店员工一起向外面的客人挥手告别,曼谷伊势丹,自此变成我们不复再的旅游回忆。
(www.joannecheuk.com)
卓文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