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家书
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所以值钱,不止因为「情」,也因为「难」。
古时候要寄封信,可真不容易。现代人看得太多古装片,以为飞鸽传书就了事。要知道鸽子传信须久经训练,这「培训成本」不是人人付得起。加上鸽子只会飞两点一线,路途中意外又多,成功率极低。
那时候送信,最可靠的方式是用「邮驿」。城镇之间的主要道路,每隔几十里设一驿站,送信人可在此休息、换马,或者交给下一个「邮差」接力。可是邮驿这种方式,主要是官府传递文件所用,老百姓要寄信,只能自己想办法。
大户人家可以让家丁送信,送到之后还能将回信带回,但一去可能就是几个月,期间碰到什么天灾人祸,风险自负。
寻常百姓寄封信,几乎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拜托亲戚朋友。隔壁老李的侄女婿下个月去京城,就写封信给嫁到那边的女儿,请他带过去。送信之人你未必直接认识,旅途中丢了,下雨弄湿了,也不能怪人家。
杜甫写《春望》时正值安史之乱,每次离开或许就是永别,每封信所写的都可能是遗言,你说家书怎能不珍贵?
唐朝的家书可抵万金,今天却一文不值。发个手机讯息到太平洋彼岸,不需一秒钟,也不花一文钱。至于情意,也不是没有,只是来得太容易,就没那么稀罕。
某天路过旺角弼街邮局,记得四十年前还有人在门外代写书信,代填表格。后来识字的人多,这行业就没落了。再后来,没有人写信,表格也变成电子的⋯⋯
谭纪豪
古时候要寄封信,可真不容易。现代人看得太多古装片,以为飞鸽传书就了事。要知道鸽子传信须久经训练,这「培训成本」不是人人付得起。加上鸽子只会飞两点一线,路途中意外又多,成功率极低。
那时候送信,最可靠的方式是用「邮驿」。城镇之间的主要道路,每隔几十里设一驿站,送信人可在此休息、换马,或者交给下一个「邮差」接力。可是邮驿这种方式,主要是官府传递文件所用,老百姓要寄信,只能自己想办法。
大户人家可以让家丁送信,送到之后还能将回信带回,但一去可能就是几个月,期间碰到什么天灾人祸,风险自负。
寻常百姓寄封信,几乎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拜托亲戚朋友。隔壁老李的侄女婿下个月去京城,就写封信给嫁到那边的女儿,请他带过去。送信之人你未必直接认识,旅途中丢了,下雨弄湿了,也不能怪人家。
杜甫写《春望》时正值安史之乱,每次离开或许就是永别,每封信所写的都可能是遗言,你说家书怎能不珍贵?
唐朝的家书可抵万金,今天却一文不值。发个手机讯息到太平洋彼岸,不需一秒钟,也不花一文钱。至于情意,也不是没有,只是来得太容易,就没那么稀罕。
某天路过旺角弼街邮局,记得四十年前还有人在门外代写书信,代填表格。后来识字的人多,这行业就没落了。再后来,没有人写信,表格也变成电子的⋯⋯
谭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