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雷台——戴口罩跑步非高原训练

  自从口罩令在世界各地生效后,不少媒体或网红都说戴口罩跑步犹如高原训练,但科学上这说法并不正确。戴口罩跑步只是呼吸通气受阻而感到辛苦,跟身处高原地方做运动时喘气的辛苦感觉,生理学上截然不同。
  高原训练的概念是来自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墨城位于海拔二千二百多米的地理气候。过去半世纪有关高原训练的科研领域,主要针对精英水平的耐力竞赛为主。高原训练是利用由海平面移至高海拔(约二千至二千五百米)进行约两至六星期的逗留及训练,利用体内产生的生理变化,返回海平面进行比赛。这些短暂的高原反应,有助体内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借此提升耐力运动的能力,发挥更佳的比赛成绩。
  由于在高原环境下难以进一步增强训练量来达至超负荷效应,于是科研人员发明了模拟低氧环境的室内训练场所,目的是使训练强度不受高原气候影响而降低,运动员只须在睡眠恢复时段住在低氧环境,这样做法称为高住低训。
  目前利用高原训练的方法已发展至多样化模式,可按个人不同的生理反应而调节。高原训练也未必适合所有人,部份运动员在高原环境或会出现负面反应,例如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疲劳或容易生病等。
  在本港,浸会大学设有低氧实验室,可以模拟海拔高度至五千米的低氧环境,用作研究之用。近年由于肥胖人口急剧增加,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在低氧环境下做运动对减肥的生理变化,包括脂肪细胞和瘦素等。
  市面上售卖的所谓高原训练或运动口罩,原理和佩戴外科口罩跑步大致相同,只是限制呼吸的通气量而已,跑手并没有因受到大气压力下降而出现摄取氧量的改变,体内的血红蛋白数量没有增加来提升有氧运动的能力。简而言之,戴口罩跑步对于部份人士可能会产生强化呼吸肌肉的训练效应。戴口罩跑步途中一旦出现过度喘气或呼吸困难,宜减低速度让身体适应过来,加上口罩阻碍散热,容易诱发不适。
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副教授
雷雄德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