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奥斯卡的衰落
奥斯卡奖的收视率年年下降,近年渐渐成为一个过气品牌,是美国文化实力衰弱的迹象:因为奥斯卡为左派政治意识主宰,政治挂帅,演员和明星上台领奖,都喜欢借机发表政治宣言,令许多观众厌倦。
美国的文化界,包括学术、传媒和娱乐,长期为左派主导,奥斯卡堪称其中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得奖作品,和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大相径庭,有目共睹。
从十几年前的一出《撞车》开始,奥斯卡最佳电影渐渐政治宣传化,向全世界输出左派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鼓吹弱势族群平权,以至于演员挑选剧本,都聚焦于弱势族群平权的题材,争相扮演「边缘人物」:酗酒、吸毒、残障、同性恋、变性人、单亲家庭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元素,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获评委青睐。
如此潮流,令奥斯卡奖渐渐失去观赏趣味,因为许多获奖作品都为政治色彩笼罩,像仅仅是几年前的一出最佳电影《焦点追击》,讲新闻记者揭露天主教性丑闻,影评一致认为「优雅地表现现实的细节,令观众身临其境」,但是如今又有多少观众还记得这出电影?其他甚么《月光男孩》、《忘形水》,更加毋须赘言,而奥斯卡评委似乎也有意配合这些电影编导的动机,专门挑选这类不起眼的作品,制造「爆冷」的舆论话题,正如《月光男孩》获奖的一届,颁奖人竟然一度错读《星声梦里人》,场面大乱,虽然《星声梦里人》以歌舞片而论,也很难合格。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奥斯卡最佳电影留下多少令人回味至今的经典,无论是制作规模、表现手法,表演艺术,皆堪称精湛,像《莫札特传》、《末代皇帝》、《舒特拉的名单》、《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铁达尼号》等,其他许多获提名的电影,像《暴雨骄阳》、《月黑高飞》、《女人香》、《雷霆救兵》,都远超近年的所谓获奖电影。
如果由这些娱乐界的伪知识分子,代表美国的文化主流品味和观点,如何能有号召世界的影响力?因为荷里活的导演、明星、制作人,明明是一群生活离地的文化贵族,却以俯瞰人间的姿态,显示自己关爱世间疾苦,同情弱势人群的道德情操,怎不令人厌烦?
陶杰
美国的文化界,包括学术、传媒和娱乐,长期为左派主导,奥斯卡堪称其中的主要阵地,近年来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得奖作品,和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大相径庭,有目共睹。
从十几年前的一出《撞车》开始,奥斯卡最佳电影渐渐政治宣传化,向全世界输出左派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鼓吹弱势族群平权,以至于演员挑选剧本,都聚焦于弱势族群平权的题材,争相扮演「边缘人物」:酗酒、吸毒、残障、同性恋、变性人、单亲家庭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元素,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获评委青睐。
如此潮流,令奥斯卡奖渐渐失去观赏趣味,因为许多获奖作品都为政治色彩笼罩,像仅仅是几年前的一出最佳电影《焦点追击》,讲新闻记者揭露天主教性丑闻,影评一致认为「优雅地表现现实的细节,令观众身临其境」,但是如今又有多少观众还记得这出电影?其他甚么《月光男孩》、《忘形水》,更加毋须赘言,而奥斯卡评委似乎也有意配合这些电影编导的动机,专门挑选这类不起眼的作品,制造「爆冷」的舆论话题,正如《月光男孩》获奖的一届,颁奖人竟然一度错读《星声梦里人》,场面大乱,虽然《星声梦里人》以歌舞片而论,也很难合格。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奥斯卡最佳电影留下多少令人回味至今的经典,无论是制作规模、表现手法,表演艺术,皆堪称精湛,像《莫札特传》、《末代皇帝》、《舒特拉的名单》、《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铁达尼号》等,其他许多获提名的电影,像《暴雨骄阳》、《月黑高飞》、《女人香》、《雷霆救兵》,都远超近年的所谓获奖电影。
如果由这些娱乐界的伪知识分子,代表美国的文化主流品味和观点,如何能有号召世界的影响力?因为荷里活的导演、明星、制作人,明明是一群生活离地的文化贵族,却以俯瞰人间的姿态,显示自己关爱世间疾苦,同情弱势人群的道德情操,怎不令人厌烦?
陶杰
最Hit
地域强者 全球挑战 首个获「M」品牌认可电竞赛事BLAST Premier Rivals 8支参赛战队揭晓
2025-11-12 00:00 HKT
马场浮世绘|苗杰美被罚停赛三十日
17小時前
TVB「一线小生」得知爱妻怀孕反应令人感动 紧拥老婆眼有泪光笑不拢嘴:中咗两万奖金
2025-11-12 21:3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