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人生——新馆新视野
经过四年多闭馆,香港艺术馆终于翻新完毕,并在十一月底重开。迎上新装的艺术馆不只外貌改变,内里的展览空间更扩大了,无论是建筑物本身的硬件或展览及活动的内容软件也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据资料显示,艺术馆的前身是香港博物美术馆,于一九六二年设在中环大会堂顶楼,后因展览设施不敷应用,博物馆与美术馆分拆,美术馆也于一九九一年过海迁往尖沙咀,于二○一五年闭馆进行大型翻新及扩建工程。
重开后的艺术馆最大特色包括加入玻璃幕墙及顶楼的扩建楼层,扩建楼层更采用多面大玻璃幕墙及天花,在参观展览之余更可饱览维港景色,亦因顶层及各层也有玻璃大窗,增加了室内的采光效果,感觉更温暖、明亮及舒适。
扩建后的展览空间增加了四成,除了在原来大楼加建的五楼顶层天台展厅外,也新增了新翼大楼,让展览空间大增。当然,一个艺术馆最重要的还是展品内容。重开后打头阵的展览包括中、西、本土及外国展品,应有尽有。例如香港艺术馆首次与英国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合办专题特展「观景.景观──从泰纳到霍克尼」,展示多幅英国风景画巨画作;新设的永久展厅「吴冠中艺术厅」展出题为「从粪筐到餐车──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展」,通过「秋瑾故居」、「维港写生」等多幅水墨及油彩等作品展现大师传奇的一生及与香港的情谊。
其他展览包括「小题大作──香港艺术馆的故事」、「失而复得──遮打藏品的守护」、「众乐乐──至乐楼藏品选」等等。当然不要忘记到艺术馆外的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欣赏一组三件的户外艺术装置《城寻山水三部曲》。如此丰富的精采展览,建议大家分开多次到访,每次看一两个展厅,细致欣赏展品及新的艺术空间。最后,各展览厅也设手机打印,集齐所有印章可即场换取纪念品,把艺术带回家。
陈智思
据资料显示,艺术馆的前身是香港博物美术馆,于一九六二年设在中环大会堂顶楼,后因展览设施不敷应用,博物馆与美术馆分拆,美术馆也于一九九一年过海迁往尖沙咀,于二○一五年闭馆进行大型翻新及扩建工程。
重开后的艺术馆最大特色包括加入玻璃幕墙及顶楼的扩建楼层,扩建楼层更采用多面大玻璃幕墙及天花,在参观展览之余更可饱览维港景色,亦因顶层及各层也有玻璃大窗,增加了室内的采光效果,感觉更温暖、明亮及舒适。
扩建后的展览空间增加了四成,除了在原来大楼加建的五楼顶层天台展厅外,也新增了新翼大楼,让展览空间大增。当然,一个艺术馆最重要的还是展品内容。重开后打头阵的展览包括中、西、本土及外国展品,应有尽有。例如香港艺术馆首次与英国伦敦泰德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合办专题特展「观景.景观──从泰纳到霍克尼」,展示多幅英国风景画巨画作;新设的永久展厅「吴冠中艺术厅」展出题为「从粪筐到餐车──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展」,通过「秋瑾故居」、「维港写生」等多幅水墨及油彩等作品展现大师传奇的一生及与香港的情谊。
其他展览包括「小题大作──香港艺术馆的故事」、「失而复得──遮打藏品的守护」、「众乐乐──至乐楼藏品选」等等。当然不要忘记到艺术馆外的梳士巴利花园艺术广场欣赏一组三件的户外艺术装置《城寻山水三部曲》。如此丰富的精采展览,建议大家分开多次到访,每次看一两个展厅,细致欣赏展品及新的艺术空间。最后,各展览厅也设手机打印,集齐所有印章可即场换取纪念品,把艺术带回家。
陈智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