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力文 - 加密项目不停被骇 | Exchange²
在加密世界里,「被骇」似乎早已成为一种传统工艺。从早年的Mt.Gox,到今日的Balancer,这条产业链上唯一稳定不变的,或许就是黑客永远比审计公司快一步。每隔几个月,总有新的安全事件上演,规模从几十万到上亿美元不等,而社群的情绪也早已从震惊转化为又来了。
今年11月初,老牌DeFi协议Balancer成为最新受害者。黑客透过一个细微的逻辑漏洞,利用协议的manageUserBalance函数,伪造了「费用归属」的错误帐本,成功将金库资产据为己有,最终损失高达1.28亿美元。
更令人错愕的是,这个漏洞并非只存在于Balancer本体,而是透过其可组合架构感染了多达27个分叉协议,如同一场代码层面的传染病。过去我们赞美DeFi的「可组合性」,因为它让创新像搭积木一样自由。但当这些积木里藏着一颗螺丝松脱的地雷时,整座城堡也可能在瞬间倒塌。
去中心化陷两难
这一次,连多条公链上的协议都受牵连,从以太坊到Berachain、Arbitrum、Sonic,无一幸免。所谓「一行代码救天下」,如今变成「一行代码毁天下」。令人难以接受的是,Balancer V2曾接受过4间安全公司、合共11轮审计。
换句话说,这段代码经过的「体检次数」比一般人一年验血还多。然而,漏洞依旧被忽略。这说明了甚么呢?大家自己想想。当系统的逻辑错误深藏在协议互动之间,没有任何自动化工具能真正理解那层复杂意图。审计能找出拼错的字母,却未必能理解一句话背后的语病。
这场事件还暴露出另一个更深层的矛盾:当一条公链面临重大损失时,是否该坚持「代码即法律」?还是该选择人工干预?Berachain为挽救用户资金,选择暂停整条链并回滚交易,成功追回约1200万美元,但也因此被批评「不再去中心化」。
邓力文
最Hit
六合彩三奖得主集体「上水」!Threads惊现中奖潮 幸运儿揭开中奖玄机|Juicy叮
2025-11-10 14:10 HKT
《爱回家》男星太太第三度怀孕 三年抱三养子女花费不菲急搲捞 网民:系咪要结扎?
2025-11-10 12:3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