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重男轻女」将走到终站? | 神耆商机
近日,一位女商人向我深情分享她的亲身经历:「提早分身家,清清楚楚未必是好事。我朋友的女儿一直乖巧孝顺,经常陪伴父母吃饭、看医生;但因为父母早早分家产,平时很少露面的弟弟分得一大笔钱,自此更少回家。而女儿分得不多,觉得被冷落,心生不满,最后也疏远了父母。结果,父母反而成为矛盾的焦点。」
在华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虽然性别平等已渐渐融入日常生活及社会制度,部分家庭和社群仍然抱持传统价值观,导致家庭分配出现落差。一位潮州长辈曾坦言:「如果女儿嫁得好,本身有钱,不用分太多;但如果女婿不争气,分多多给女儿,等于将钱丢进大海,让外人得益。」
不过,这些矛盾在新一代家庭中正慢慢「缓和」。根据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2022年全港调查,近半数家庭属「无孩家庭」,其次是一孩家庭。两孩家庭(包括夫妻或同居伴侣)只占25.2%,三孩或以上家庭更是凤毛麟角。换言之,香港「一孩」或「无孩」家庭已成主流,「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实际上已不适用于大多数本地家庭。
内地情况亦有转变。自1979年至2015年,内地实施「一孩政策」,城市家庭多数只育有一名子女。随着这批独生子女迈入中年,成为父母财富的唯一承继人,出现「一注独赢」的现象。没有兄弟姊妹,「重男轻女」的矛盾自然消失,家庭分产也变得简单。
一位老医生曾总结:「家庭唔系公司,唔需要论功行赏。子女都是自己亲生,唔生性父母都有责任。分多分少,各有因由。家和万事兴,公道难有标准,最理想是父母生前做好期望管理,离世后大家都不会为难。」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