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谁有份令医疗保费上升? | 神耆商机

  「这份医保真是『鸡肋』,今年保费已经要交七万多,还年年加。再过几年,年保费将突破六位数。累积下来的保费,已足够我下次『入厂大修』了!其实值唔值得继续买落去?」一位70多岁的老板分享。

  有调查发现,2022至2023年间,11间保险公司共23款医保产品加价,涨幅高达26%,可见香港医保费用持续攀升。保险公司解释,医疗通胀推升了病房、手术和药物费用,人口老化令慢性病治疗需求增加,加上新医疗技术带来的高昂成本,以及公营医疗的不便,也促使更多人寻求私营服务,进一步推高了医保费用,导致保费上升。

  然而,较少人讨论的是,年轻一代对保险的态度与上一代迥异,也是令保费上升的原因之一。上一代普遍视保险为纯粹的保障工具,本着「买安心、不麻烦人、不轻易索赔」的心态,只求在真正需要时获得保障,并无意从中获利。

  相反,新一代更倾向以「精明理财」思维看待保险,尝试透过合理善用保险产品,甚至在同侪之间揣摩当中的灰色地带,尽可能「赚回」所缴的保费,例如:频繁使用门诊服务、要求更多昂贵药物、把更多状况描述成医疗需要,「积极」索赔等。这种零尴尬、理直气壮的心态,即使未至于滥用保险,也令理赔成本飙升。

  一位老教授分析道:「我同老婆买保险系希望用唔着,但求买个『平安』。反而我个仔买保险系希望会用到,最好就用尽佢。他们视医保为『对赌产品』,千方百计要『claim爆』,成本上升令保费飙升。那些不常索赔的人,觉得保费过高,便不愿投保,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问题。随着高风险投保人比例增加,保费定会水涨船高。」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