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利 - 重复犯错? | 巨B讲投资

  当香港警方揭发某虚拟银行「月息20%」投资骗局,逮捕的竟是诺贝尔奖提名学者时,庞氏骗局已从市井把戏进化成认知战武器。这种1919年由查尔斯·庞兹发明的诈术,本质是场「时间炼金术」——用新韭菜的资金铸造旧韭菜的收益幻象,如同永动机般违反热力学定律。百年来,从「老鼠会」到加密土狗币,骗局形态变异速度超越人类免疫力进化,揭开大脑深处的致命漏洞。  

  神经经济学研究显示,当受骗者看到「早期投资者月入百万」案例时,大脑伏隔核活跃度飙升300%,多巴胺分泌量堪比吸毒快感。更危险的是「幸存者偏差」效应:99%崩盘的资金盘被遗忘,1%诈骗未爆者却在社群媒体疯狂传播。2023年香港加密骗局「JPEX」便利用此效应,让受害者无视证监会警告,坚信「这次不一样」。  

  庞氏骗局进化的关键,在于披上「专业叙事」的羊皮。美国马多夫案动用会计师事务所伪造报表,香港「艺术基金骗局」雇用牛津学者背书。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实验证实:65%民众会服从权威执行违心指令。当骗子戴上诺贝尔奖光环,大脑的批判区前额叶便自动休眠。  

  「老鼠会」精髓在于将诈骗转化为社交仪式。南韩「达东城事件」中,主谋要求会员每日召开「财富见证会」,利用从众心理瓦解防线。香港「大健康传销案」更精妙:要求下线带亲友参加海外「招商会」,用邮轮派对的集体狂欢触发羊群效应。当房间充斥「成功见证」,理性思考便遭绞杀。  

  传统防诈教育警告「勿贪高息」,却忽略人性更怕「踏空暴富列车」。行为经济学家康纳曼发现:损失100元的痛苦需获得250元才能平衡。骗子反向操作——台湾「鸿源案」刻意制造「限额认购」,营造「错失恐惧症」(FOMO)。当受害者为避免「踏空」抢购,实质已落入认知牢笼。  

  AI生成技术让庞氏骗局进入元宇宙时代。新加坡破获的「AI对冲基金」骗局,用深度伪造制作「巴菲特推荐影片」;香港「NFT庞氏案」更以算法自动生成万名虚假持有人,制造交易活跃假象。区块链的不可逆性,更让追赃成为不可能任务。  

  人类百年沦陷史揭露残酷真相:庞氏骗局永生不灭,因它直击大脑原始设定。要打破轮回,除监管科技升级,更需重建「认知防火墙」——瑞士在小学导入「金融免疫课」,用骗局模拟游戏训练儿童识别多巴胺陷阱;新加坡金管局强制高风险投资者冷静期,对抗FOMO效应。  

  当查尔斯·庞兹在贫民窟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枕下压着镀金的矿石样本。这幕荒诞剧提醒我们:骗局终将崩塌,但人性弱点永存。唯有正视大脑的认知刑房,方能从百年轮回中越狱。

Collis Capital合伙创始人
刘伟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