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妈宝」现象启示 | 神耆商机
曾经听过有位老板背后调侃一个朋友:「呢啲咪就系『妈宝』,开口埋口话『我问下我妈先』、『我妈话………』、『我妈都会………』,都成50岁人,仲好似未戒奶咁。」「妈宝」的意思,其实就是广东人口中的「裙脚仔」,即凡事听从妈妈意见的「巨婴」。
美国哈佛大学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原来「妈宝」的年收入高出「非妈宝」约8.7万美元。该调查分析指,高收入人士的成功,往往不是源自家庭的富裕,而是母亲的关爱;自小对孩子灌注亲情,孩子便会为了回应父母的期待而更加努力,并希望获得赞赏。
然而,为何是「妈宝」而非「爸宝」?有钱长者解释:「香港的女权高涨,妈妈在家中很有『话语权』。而且,本地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多约6岁,加上父亲一般较年长。这意味父亲离世后,家里事务就由妈妈『打骰』。你睇某发展商,其中一个仔都死了,阿妈还大权在握。」
至于为甚么「港产妈宝」越来越多?有钱长者分析:「𠵱家好多父母有丰厚财富,做仔女最紧要听话,唔好功高盖主。得个『叻』字其实冇用,『妈宝』一来孝顺,不逆父母意;二来也懒得想自己要甚么,直接执行妈咪的『圣旨』,即使被视为『扯线公仔』也不介意。」
花旗银行早前调查发现,本港拥有净资产总值达1000万港元或以上,而同时拥有最少100万港元流动资产的富裕人士最少达40.8万人,其中平均年龄约60岁。子女「阿妈前」、「阿妈后」的背后,不但反映出本港女性爱子心切,也显示出她们有实力「撑起半边天」。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