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给父母多少「家用」? | 神耆商机

  日前聚会时有一位老人家争埋单,笔者笑问:「是否赢了马?」他回应指:「今日有粮出,要庆祝下。」原来是细仔出身了,第一次出粮畀了几千元「家用」,老人家超开心。近期有调查显示,港人子女每月给家用中位数约6000元。事实上,时代变迁,现在「家用」两个字已经有点老套,仔女只要能自给自足,父母已经好安心。两老有租收、有息收,但若仔女仍会每月「课金」,哪怕只是少少钱,长者也足以感到子女孝心。

  这位老友分享:「以前真是养儿防老,辛苦养大几个仔女,寄望他们出身就可以有回报。几个仔女每人畀少少,两老都够过世了。现在的后生你要养到几多岁?即使收了家用,也随时要倒贴。不过其实唔紧要,佢孝顺我就安乐啦。」

  有些父母为仔女出首期,甚至买定一层楼,连管理费、差饷都交埋,加上车位租金、高级会所会费等支出,通通都是父母自动转帐支付。另一个有钱人解释:「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我个仔全家移民去澳洲,我老婆一样上网帮他买餸,越洋打点其生活琐事。老婆话这不纯粹是爱子深切,而是希望他们专心工作。」天下父母辅助仔女,也是希望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去闯世界。

  一位前辈话:「『家用』其实是象征式,攞个意头而已,实质是『零和游戏』,反正百年归老后也是他的钱。现代的老人是『养老防儿』,即防止仔女行差踏错。养佢一世、衣食住行都是有限数;最怕佢有鸿图大计,遇上『大鳄』、骗子,甚至误交损友、签下私人债务担保。条路仲有几十年行,唔通你忍心睇住佢破产?」的确,若儿女官司缠身,或要卖楼「填氹」,恨铁不成钢,自己又如何安享晚年呢?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