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礼貌运动扭乾坤? | 二叔公启事录
在香港乘坐的士,有时相当于一场冒险。早前从机场返回市区,司机风驰电掣,行驶途中逢车过车,让人心惊胆跳。忍不住建议略为减速,虽换来大佬全程黑面,但幸未有粗口问候,相信已属幸运。
的士业素来是旅客和市民最不满意的行业之一,根据运输署的意见调查显示,逾8成人认为的士司机的服务态度需要改善,更有超过一半调查对象直指的士司机缺乏礼貌。但要寄望「的士礼貌运动」改善业界服务态度,笔者觉得成效恐怕会令人失望。毕竟每个行业都有敬业乐业者,也不乏害群之马,相信针对旅客滥收车资的「黑的」会响应礼貌运动的机会不高。
说到底,本地的士的问题还是在于缺乏有效竞争,令业界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其次,由于的士牌价炒卖严重,车主与司机利益分歧,难以达成有效的自我管理。假如一间餐厅食物难吃,员工服务恶劣,顾客马上转身去第二家,但在牌照制度下,的士服务欠缺同样的替代性。当然,这个情况很快就有机会被打破,政府已经放风将为网约车合法化开绿灯以激活行业竞争。
反映的士「钱」景的牌照价格,在消息下再创新低,据某的士群组盛传,的士牌已经跌穿300万元,甚至250万也无人承接,若对比2015年年中723万元的历史高位,不足10年跌幅高达6成以上。
但笔者相信,有竞争就有进步,说开放网约车会赶绝的士又过于悲观,海外市场的经验所见,很多情况下,的士司机在提升质素后收入不跌反升,乘客则可受惠于服务质素提升。
不过,要提振本地消费及旅游业表现,关键的并不止于「礼貌」,背后原因一只手可能都数不完,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议题了。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