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亲生仔为何不如近身钱? | 神耆商机

  笔者有位律师朋友近日忙于做义工,向长者介绍「平安三宝」,即遗嘱、持久授权书、和预设医疗指示。我好奇问他有否教自己老窦?他笑答:「边够胆啊!边个问,边个无(得分)。」当身后事涉及巨大利益时,似乎成了特别的忌讳。

  长者提早安排财产传承,避免争拗之余,子女有甚么疑惑的地方亦可以当面问个清楚,本来就是最理想的。然而,仙游后即使有遗嘱,也可能存在真伪、演绎等问题,或者突然冒出不为人知的二、三房,继而衍生更大的纠纷和诉讼。事实上,大部分有钱人都很抗拒分家产,其中有位前辈引述可鉴的「前车」:「我老友提早分了身家,子女即刻变脸失踪了,更把他送入老人院。子女今日乖,不代表将来都乖,久病床前真是无孝子。穷人的孝顺很少出于假意(因为无必要);但有钱人家的孝顺,却可能不太纯粹。你有双重身份,子女服从你,是因为你是老窦还是老板?」

  子女30、40岁,在父母眼中仍是小孩。老板担心子女挥霍、冲动投资、或离异而被分身家。因此老窦索性把所有资产留在自己名下,即使子女离婚,对方也分不到一分一毫。有富二代话:「我其实好似公务员、打份工,集团成功未必归功于你,有镬就会上身。这份工要打一世,出外也不会有人请。纵使这份工薪高粮准、有司机接送,又有豪宅宿舍住,可谓生活无忧,但从来真钱都落唔到我手。」

  此外,不少老板深深相信「好仔不论爷田地」,加上自己也是白手兴家,子女太早拥有巨大财富并非好事,亦怕他们会失去拼搏和上进心。因此,善意提醒父母预备财产传承的「亲生仔」,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虎视眈眈父母的「近身钱」。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