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老窦劝女摆酒不注册 | 神耆商机

  最近「提款基」事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通常一些年龄或经济上有较大差距的男女关系,媒体都特别喜欢追访报道,借题发挥,并大多指其为骗局,成为网民讨论和讪笑话题。

  我有不少长者朋友抱怨,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室,自己则可以早日抱孙,但同时又对子女身边的男(女)朋友不以为然,看不顺眼。老人家说,每晚在电视看到「婚后事」的陈自瑶为离婚受尽折磨,自己都心酸;现实中子女喜欢的对象,往往也未必符合父母期望。老人家经常话:「男人最怕入错行,女人最怕嫁错郎。」所以长者对于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尤其担心。

  「门当户对」的要求,听起来老套。一个有学识、有见识的长者解释,仍然抱有这种观念,不是因为守旧,而是如果对方有钱,就比较容易确定不是因贪钱走在一起,始终人心隔肚皮,很难界定对方是否真心。而且年代不同,感情事本就已经复杂,如果还要处理经济倚赖和攀附的问题,就更加难以纯粹对待。

  对于大部分华人而言,婚前协议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实际上难以执行。在恋爱大过天的阶段,父母劝阻很难,阻挠反而巩固了他们的感情,形成反效果。有长者分享一个折衷的方法:他同意女儿举行婚礼,一切做足,包括礼金、派帖、摆酒、回门等,但不能签字注册,因为万一将来要分开,便不用被分身家,手续和烦恼会少很多。

  正所谓哪里有抱怨,哪里有商机。有钱人这种对财富传承、财富分配和财富保护的恐惧和担忧,其实何尝不是另一种商机的启示?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