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康 - 病危冲喜真正目的|神耆商机

最近有老板与笔者分享,他连续2个月参加同一个朋友的喜宴,今个月娶新抱、上个月嫁女,场面十分盛大,身边的朋友均阖家出席。喜事频频其中一个原因是,朋友身体严重抱恙,担心时日无多,想冲喜一下。

有些老人知道自己所剩日子不多,索性放弃治疗,无非只想多见一些旧朋友,所谓「见一次,少一次」。不过落实起来其实很难,一来活动未必自如,就算想买蛋挞回去旧公司见一见老伙记,也可能担心打扰到别人;或是朋友为自己感到惋惜和依依不舍而落泪,令自己更伤心或抱歉,徒增彼此的负能量。然而如果朋友若无其事,还可以谈笑风生,可能又会令自己更伤心。

「生前葬礼」(即为活人举办的葬礼),这种活动在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已经越来越普及。这种葬礼体验各式各样,并提供各种场景,例如墓地、小教堂、殓房、棺材等,还有慈善活动或喜剧等方式。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长者来说,依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他们可能不太接受这种方式与世人告别,更倾向于保持传统的告别方式。

因此对于一些长者来说,生前举办喜宴或冲喜,可能有另一番特殊的意义。亲朋好友们在葬礼上所说的话往往非常动人,但人死如灯灭,过世后再多朋友来送别,死者也不会看见和听见。有钱长者通过办喜事,圆自己的一个心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邀请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来见一面,来一个最后拥抱。换个角度看,这样的活动可以被视为中国式的「生前葬礼」。

喜宴现场老人家有机会上台,在朋友和家人面前分享祝福、人生哲学和家庭价值观,并向晚辈们传递鼓励和关怀。这样的聚会,传统上说是「冲喜」,实际功能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开心心的机会,能够在长者离世前,见见老朋友最后一面。老人家笑中有泪,因为他知道,这个喜宴其实是一场告别宴。

健康教育基金会主席

关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