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须保持会展业优势|恒声集

日前会展管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会展的展览活动的疫后恢复已经渐入佳境,今年首9个月会展共举办了525次活动,数量已经相当于疫情前2019年的85%,其中整体展览数目为85场,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81场,入场人数亦已经恢复至80%,高于原预期。

今年以来,笔者亦亲身前往数个在会展举行的展览,包括书展、电脑通讯节、钟表展、秋季灯饰展等,明显感到参展商及入场人数都比疫情期间大幅上涨。甚至在秋灯展中,联合举办的三项展览共吸引到约6.2万名来自145个国家及地区的买家入场,连停车场空间亦被用作展览场地。

疫情后,与内地及国际的通关复常为香港重新带来商务展览的人流,再加上会展站的启用,让商务客可以直接从深圳乘搭铁路前往会展,甚至毋须经过转乘,便捷程度让不少曾在疫情期间移师别地的展览重新回到香港。根据会展管理公司的数据,往年恒常于会展举办的70个商贸展今年已经全数回归,可见香港在会展业方面的吸引力并未受损。

这方面得益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高度国际化的城市氛围。地处亚洲的中心,香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硬件上能够为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的商户及买家提供相对便利的场所,更为区域外投资者进入亚洲市场提供了理想据点,高度的国际化商业网络则在软件方面支撑及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业务合作。

场地不足冀加快扩建设施

另一方面,香港自身的营商条件亦十分适合发展会议展览业。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治安好,无外汇管制,不设增值税,出入口无限制,再加上稳定的商业环境、丰富的专业服务支持、高效的司法制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等,都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信心,使他们愿意来港参展。

然而,目前对会展业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仍在于场地不足。从秋灯展需要用到停车场空间就可见一斑,香港目前有超过50个大小不同的会展场地,可提供的总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但大部分商务展览都会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会展或亚博,不足以容纳日益增长的展览需求。根据一项由政府委托顾问进行的研究估计,香港到2028年在旺季期间将会面临13.2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不足,几乎相当于现时香港可提供的展览面积总和。

行政长官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会继续扩建会展设施,包括推展扩建亚洲国际博览馆,以及在湾仔北兴建新会展设施。期望政府能尽快推动相关项目上马,并为解决短中期的会展空间不足问题,推出缓解性的临时措施,保持香港在会展业的优势。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