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豪 - 中东再战油价心如止水?|二叔公启事录

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以色列紧接着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中东上演历史上第六次的战争。每当提到中东冲突,石油价格总是与之画上等号。但在廿一世纪,中东的混战还能牵动石油脉搏吗?

回溯至1973年,第四次的中东战争让世人第一次感受到石油作为政治武器的力量。当时,由于部分阿拉伯产油国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荷兰等,实施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危机,油价犹如搭火箭般冲高了四倍!油价飙升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开少啲车」,更让全球经济走入寒冬,许多国家出现经济衰退。

然而,每一次的危机都伴随著转机。这场石油危机唤醒各国对于能源安全的警觉性。从此,不再只盯着中东的油源,而是开始寻找其他能源来源,并投资于能源研究和开发,包括替代能源。当前,美国已经成为主要产油国,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拥有战略石油储备,能在必要时抑制油价飙涨。过去,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结盟油国(OPEC+)曾经是石油界的巨头,但近年多次尝试减产,影响力却已经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虽然中东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世界上一些最大的主要石油生产国的所在地,但以色列和被围困的加沙地带都不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相信以巴冲突对能源价格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

战争总是令人心痛,笔者不愿批判谁是谁非。但单从经济层面分析,在这全球化的时代,中东的混乱已不再是石油舞台的主角。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对中东的情势掉以轻心,但至少,在加油站前,我们不必再因中东的战火而吓至脚软。

霭华押业主席

陈启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