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休闲渔业助渔业转型|恒声集
本港于8月2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递交《渔业补贴协定》(下称《协定》)的加入文书,在《协定》的约束之下,成员为维持渔业的可持续性,需停止提供助长非法、未报告及无管制捕鱼的补贴等,寻求贸易、发展及环境之间的平衡。
在开埠之前,三面环海、水深港阔的地理环境让香港的渔业早已有蓬勃的发展。根据渔护署公布的数据,香港捕捞渔业于2022年的渔产量约为7.7万公吨,价值约达22亿元,不但为本地市场提供稳定的海鱼供应,更提供了捕鱼作业、鱼类批销及零售、燃料及渔具供应和制冰等行业的就业机会。
结合旅游业 增经济效益
随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及现代捕捞及养殖技术的增进,所需从业人手显著下降,政府亦不断推动渔业发展为可持续、高增值作业模式,并在过程中,向渔民业界提供一定的补贴及支援。但在加入世贸的《协定》后,渔护署将会对补贴及支援计划作出适当调整,为保护本地渔民的生计,渔业的升级转型逼在眉睫。
笔者认为,新兴的休闲渔业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亦与政府大力推动的「亲水文化」十分契合。休闲渔业是一种结合休闲观光与渔业活动的经营方式,主要活动包括钓鱼、观赏渔船、生态导览、海钓游艇等,通过联动「亲水」活动类海上休闲娱乐活动,既能够减轻近海捕捞的压力,又能与旅游业结合提高渔业附加值,帮助渔民转业至其他相关行业。
一方面,闲钓设施或游艇海钓可以优化海傍空间、增加城市活力,向游客们提供亲近自然、体验捕鱼乐趣的机会。若能配合增设游艇码头、会所、俱乐部、水上运动中心等多种水上活动场所,更可形成集购物、餐饮、住宿、出行、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带动香港进一步升级成为国际旅游之都,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休闲渔业对于渔民转业亦大有裨益。在休闲渔业的发展有一定雏形之后,无论是将渔船改装为观赏游艇、为游客进行生态导览、闲钓装备的租赁、担任钓鱼教练等,或是在经过现代化和转业培训之后成为船员、船舶维护工程师等,都能够为渔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出路。
而维港作为本港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休闲渔业结合兴建水上活动中心、举办水上活动或比赛,可提升整体维港的发展,其中应尤其重视维港九龙段的发展。不但应该推动更多活动移师九龙,亦可考虑在九龙东一带批设游艇俱乐部,如此一来可以绕开市区繁忙地带,更接近游艇活动聚集地新界东北,可有限考虑诸如油塘一般天然拥有三面陆地条件的地带。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
李秀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