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评论楼市  不可语出惊人

日前笔者发表楼市于3年内皆亏损的言论,引来坊间不少批评:「香港楼市坚如磐石,怎么可能3年内卖出都亏损?作为楼市评论员,不要语不惊人誓不休。」

读者的批评非常好,这让我又有解释的机会,笔者从事地产相关行业近38年,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楼市评论者的角色,如实反映市况。众所周知,报章媒体上的楼市专家多数是地产界或相关人士,大家潜意识里较为唱好楼市,也是无可厚非,至于读者,便要自己作分析了。

可是问题来了,专家们为楼市隐恶扬善,于是连成交量长期是30年前的一半也不敢讲。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今天这样的成交量是甚么概念,对各行各业带来甚么样的影响?各位须知道,财金官员可能上任不久,他们需要了解地产行情,或许都会看专家们的评论文章,既然文章都唱好,那楼市便是好,减辣自然也就「冇得倾」啦。

楼市3年内只输不赢真实存在

笔者认为无论是港府官员还是市民大众,都应该接收真实讯息,更加清楚地产市道,正如本文的焦点,楼市3年内皆亏损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在2020年以后的3年内,以1,000万元买进一个住宅物业,支付印花税、佣金、律师费、装修费以及按揭费等等,总成本大约是1,100万元,3年之内卖楼必须支付额外印花税(SSD),即由100万至200万元不等,假如在这段时间内卖楼,就需要将价格提高大约3成才能打和,楼价有可能卖到1,200多万元至1,300万元以上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以近年楼市处于下跌的状况来衡量,3年内买进的物业帐面几乎都亏损,更何况成本是要加上印花税和各项支出的。日前香港银行再次加息,直接增加供楼负担,进一步冲击疲弱的物业市道,加上大量新盘堆积如山,地产商去库存沽压沉重,减价促销已是唯一选择。

人们常说要「打破楼市只升不跌的神话!」此话犹在耳边,今天我们已在讨论楼价将要跌多少,将会跌多久。楼价下调似乎又符合当局的期望,正如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言,今天的楼价在首置者眼中仍然偏高,港府需要优先照顾他们的买楼需求。不过,即使是03年沙士期间,楼价累跌6、7成,用家仍然不敢入市,他们害怕低处未算低。

香港专业地产商会会长蔡志忠

2023年8月9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