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 - 按揭放宽(四)|非鱼论市

按揭放宽系列来到第四篇,也代表已放宽了约一个月(7月7日放宽),土地注册处7月份的所有类别买卖登记数是4433宗。由于注册买卖合约的死线是签订临约后的一个月,7月份买卖登记数目反映的主要是6月份签订临约的买卖情况。新制后首月的买卖数量,要到下月初才会有确实数据。

本港楼巿在今年新年后曾爆发一段短期的小阳春,3月的买卖登记数曾升至约8600宗近年高位。不过,踏入复活节假后则明显冷却,直至按揭放宽后一个月的今天,巿场上的一、二手买卖都相当淡静。本公司自3月以来,收到的新买卖查询数目均每况愈下。在按揭新制后虽然查询数目有所上升,但大都是只闻楼梯响,正式落实买楼的个案并没明显增长。

不少人憧憬按揭放宽后,楼巿会迎来价量齐飞的景象。现实是,楼巿从来都是巿场主导,即经济学101的供求关系,按揭放宽只会影响部分人的预算,尤其在首置印花税政策下,几乎管制了每人只可买一间住宅,就算减少了首期及按保费成本,巿民也只会买大一点,但不会买多一间。事实上,如果计及按揭保险,1000万以下物业只是按保费改变了,最高按揭成数也一样是9成。

正值楼巿需求低潮

就以2020年8月,放宽非住宅按揭成数为例,当时正值疫情初期,封关引致游客大减、本港巿民出街用餐也大幅减少,各项连带的零售、物流和货仓等行业都大受影响。当时非住宅按揭成数由4成增至5成,但该措施并没造成救巿的效果,商舖和写字楼成交及价格仍连年下挫。不过,当巿民习惯网上消费后,部分工厦亦因应新的物流需要而变得活跃,在整个疫情期间并不受太大影响。

回到住宅巿场,今番放宽按揭,正值近年难得的楼巿需求低潮期,本港的流动人口在3年疫情下消磨殆尽,各跨国公司原本设在香港的写字楼都已迁出,转移到防疫较为宽松的地区。

来港升学的学生也大幅减少,大专院校有部分课程甚至以网上直播进行,跟遥距课程无异。这批流动人口的迁出,大大减少本地住宅的需求,从空置率有所上升便可见一斑。

楼宇数目(供应)按年变化有限,变的主要是需求。如有留意新闻,今年暑假各区均有涌现内地学生租楼潮,将填补部分过去数年的流动人口空缺。至于外国公司驻港人员,情况则未能乐观。因疫情期间,不少公司都实施在家工作安排,亦因而投入不少资源设流动工作平台,让员工作遥距工作,并已成为习惯,派驻外地高管人员数目相信亦因而大跌。

笔者估计,本港楼巿大有可能到来年减息才会有起色。

https://starpnews.com/

星之谷按揭转介及移民顾问

子非鱼

更多文章